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說華夏人不能創造奇蹟?(第1/2 頁)
外套一件,內襯兩件,長褲一條,浴巾一條。
除了為避免馬賽克的褲衩,這些衣服都被畢方一件件展開,擺攤一樣攤在救生筏內,讓其能以最大效率蒸發,乾燥。
【驚了,不穿秋褲的大佬!不愧是你,方神!】
【你們的關注點為什麼這麼奇怪?】
【褲子是加絨的吧,話說一本正經討論這個真的好嗎?】
畢方選擇性忽略水友彈幕,晾了這麼久,救生筏內開始變得潮溼溫暖,讓他更顯煩悶,加重了身體的不適,但為了喝上水,他只能這麼做。
小水珠順著漏斗狀的帳篷頂,逐漸往下滴落,畢方則在下面張大嘴接住每一滴珍貴的淡水。
沒有容器,他只能這麼做,水滴從上往下滑,會帶落很多的小水珠,等喝完一陣,便能短暫休息一會,讓小水珠重新凝結。
因為內外溫差的存在,水滴凝結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大約每隔十幾二十分鐘,他便能喝上一次潤潤口。
漂流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畢方之前的二十公里都是保守估計,看著海水的顏色,他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已經遠離了大陸架,離岸上百公里!
當他說出這個可能時,觀眾們都驚呆了。
【上百公里?方神是在開玩笑嗎?】
【這都能看出來?人能看上百公里嗎?】
【節目組是不是根本沒像讓方神上岸?】
“人當然能看上百公里,別說上百公里,上百光年都可以,不然你怎麼看到星星?人能不能看到一件物體,主要取決於看到物體的大小和亮度,只要夠大夠亮,北極星你都能看見。”
“還記得我站在直升機上時曾掃視過四周嗎?因為地球是個球體,當我們站在它的表面時,筆直的視線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具體能看到多少則和它的直徑有關,這裡有點複雜,我直接說結論。”
“天氣晴朗時,一個人能看到大海的最遠距離,可以用距離的平方=1688h來估計。”
“其中h是眼睛離海平面的高度,h的單位是米,距離的單位是公里。如果一個人的眼睛離海平面的高度是15,那他能看到的距離大概就是五公里。”
【臥槽,驚了!這種上數學課的既視感是怎麼回事?】
【我是來看直播的,不是來做數學題的啊,求生的屑!】
【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
【太過複雜所以不解釋可太真實了,我水平有限,聽到這個就咳嗽】
“而我的跳水高度,再加上我的身高,離海面高度大概在25米左右,這樣算下來,可視距離大概就是二十公里。”
“當然,這裡的前提是天氣晴朗,空氣中沒有太多霧霾,而且這只是我的判斷依據之一。”畢方搖搖頭,指了指帳篷外面,“不知道你們看到帳篷外那架無人機拍到的畫面沒,有沒有發現海水特別藍?”
攝像總監趕緊切換畫面,將畫面切到帳篷外的無人機上,升高俯拍,海水近乎深藍色。
深邃得讓人恐懼。
尤其是一片深邃藍下,只有一頂橘黃色的救生筏起起伏伏。
渺小至極。
【方神不說還好,一說我深海恐懼症都犯了】
【啊啊啊,我看不了這些,一看就感覺水裡好像有什麼怪物一樣!】
“我的第二個依據,就是看海有多藍,這是光的散射問題,水越深,藍光和紫光的散射越徹底,我們看到的海就越藍。”
“這片海的顏色近乎深藍,我估計深度至少超過了一百五十米,而大陸架範圍內海水深度一般不超出200米,能達到一百五十米,已經離海岸線非常遠了,上百公里都很正常。”
直升機內,傑瑞特看向一旁的安全助理龐迪:“他說的對嗎?”
龐迪抓了抓腦袋,有點尷尬,他雖然是安全助理,也知道視距,但看海水的顏色判斷位置,他聽說過,但從來沒做到過,面對傑瑞特的提問,他只能實話實說。
“這個,我知道是有這個方法,但讓我來推斷是看不出來的,除非是捕了一輩子魚的漁夫才有可能,不過我們的確從海岸線外差不多飛了近三百公里。”
傑瑞特驚了,龐迪雖然不精於這方面,但也算是一個安全專家,四十多歲的年紀,經驗方面非常豐富,對很多海洋急救知識都很瞭解,結果就這樣也無法判斷?
看來他們制定的評分還是有些小瞧畢方了。
這傢伙到底還要多少本事沒施展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