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絲綢之路(第2/2 頁)
斷不出來這到底是什麼人。”
巖洞裡的衣服都坨成一塊岩石了,根本無法分辨款式和特點,而且也沒有文字記錄。
就在谷清源失望之極,宋延寧卻突然話鋒一轉:“不過,我覺得這很有可能是一隻宋朝的商隊。”
“哦?此話何解?”峰迴路轉,谷清源好奇道。
“柴達木盆地是被群山所包圍的低地,又處於西域的中間位置,這個位置是非常巧妙的。”
宋延寧頓了頓,開始在腦海中梳理思路,然後憑藉自己多年的史學經驗,給出了一個較為靠譜的猜測。
“兩宋之前,柴達木不過是中原王朝統治下的普通領土,或是羌人等其他各少數民族政權輪番更替的表演場,但這裡只有成片的荒漠和鹽澤,並不是好的牧場,所以自古少人煙。”
“可這一切在北宋與西夏之間的爭鋒中被打破了,宋夏對峙之際,西夏幾乎佔領河西走廊全境,北宋曾發動五次戰爭,試圖奪回河西故地,均未能成功。”
“河西地區自古是連線中原與西域的樞紐,北宋多次征伐未得,若想由此過境聯絡西域諸國,西夏也是不允許的。”
“這就成為了大宋帝國的肘腋之患,也倒逼宋人尋找其他通往西域的道路。”
“講人話,別婆婆媽媽的,直接說結論,我聽不懂,也不關心,你當我是你學生吶?”谷清源不耐煩了,什麼兩宋,西夏,五次戰爭,聽著就頭大。
宋延寧:“……”
將額頭暴起的井字按下,他加塊語速道。
“這裡自古少人煙,根本活不了人,除了打仗,會走這裡的基本都是商隊,這些人穿的顯然只是普通衣物,沒有鎧甲刀劍,不會是軍隊,而只有在宋朝,商隊才會從這裡經過,這是條絲綢之路。”
“那為什麼不是大明或者大元?”谷清源很是困惑。
“大元和大明的疆域比宋大得多,他們去西域,走的都是河西走廊,所以從機率和時間上看,宋人的機率最大!”
谷清源點點頭,早這麼說,這樣他不就明白了,嘰嘰歪歪半天,一點有用資訊沒有。
“行了,我掛了。”
“誒誒誒,等等,先別掛啊!”宋延寧聽這話一下就急了。
合著我幫了忙,一點意思都不表示表示?
做人不能太谷清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