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雀在後?(第2/2 頁)
裝,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脫下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標,就這樣年復一年,不知道已經走了多少個世紀。”
“這群馴鹿很可能就是在遷移。”
雪坡下的鹿群排成一條長隊,領頭的幾隻馴鹿長著巨角,優雅健碩,一身濃密的褐色長毛,背脊曲成極其有力的弓形,一看就是頭極其善於跳躍的動物,頭上那對大角長滿細毛,更是看得人很想捏一捏。
隊伍中的幾頭鹿時不時停下來啃食被埋下雪下的青草,然後抬起頭機警地觀察四周,果真和畢方所說的一模一樣。
不過讓觀眾們奇怪的是,這些馴鹿好像全都長角?
都是雄性?
【麻了,老方的探路杖又出現了】
【我怎麼感覺這次狩獵好像更加困難啊?】
【我感覺它好像我看過的四不像啊,真的不犯法嗎?】
“當然是真的,我可是公眾人物,狩獵四不像那就是嫌命長,而且它們兩者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麋鹿是尾巴最長的鹿,馴鹿的尾卻極短。麋鹿的角好似沒有眉杈,各杈皆向後發展,馴鹿卻有非常複雜的向前生長的角杈,並且它是唯一雌雄皆長角的鹿種。”
“我國其實沒有野生馴鹿,基本都是引進馴養的,說來也有趣,馴養馴鹿的就是我之前提到過多次的鄂溫克人!”
畢方盯著馴鹿群,跟著它們一起移動,慢慢尋找著合適的狩獵機會,同時看哪一頭馴鹿更容易被捕捉。
雪坡下的馴鹿似乎還一無所知。
畢方掏出捕鯨叉,用剛剛隨手撿到的藤條綁在探路杖上,製成一把簡易的短矛,趁此時間跟大家科普了一下。
“在鄂溫克的傳說裡,曾經鄂倫春、鄂溫克與赫哲族擁有著相同的祖先,都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的原始森林裡。”
“當族群逐漸遷徙,不願離開興安嶺的族群,成為了鄂倫春人。”
“從山林走向平原的族群,成為了鄂溫克人,在呼倫貝爾生活,以牧業為主。
“赫哲族則順江而下,抵達了長白山北側一帶。”
“三百多年前,鄂溫克族最遙遠而神秘的一個支系,從貝加爾湖等地遷至額爾古納河流域,留在了根河最北的敖魯古雅河畔。”
“和鄂倫春不同的是,他們與馴鹿有著密不可分的粘性關係,因此又被稱為‘使鹿鄂溫克人’,靠著馴養馴鹿和打獵為生。”
【靠,我說呢,怎麼全都長角,還以為這是擊劍隊呢!】
【擊劍隊……看著馴鹿的角,突然感覺好形象。】
【靠,又是鄂溫克,感覺這個民族好牛逼啊!】
【我也是,好像啥都會一點。】
“那是當然,這種以傳統打獵為生的民族有很多實用的技巧,我的很多神生存技巧都是從他們那裡學來的。”
馴鹿緩緩移動,不時有一兩頭脫離隊伍,來到兩邊吃草。
畢方盯著不遠處的馴鹿,像是一頭埋伏著的猛虎。
可誰都不知道,在不遠處,同樣有一雙眼睛默默盯著自己的“獵物”。
兩者驚人相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