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第2/4 頁)
,便一直沒回北京,十幾年後,沒回北京的知青可以把一個子女送到北京上北京戶口,張燕想把兒子送到北京,寫信給姐姐,信出發後,兩個月都沒收到回信,後來好不容易收到回信,姐姐和姐夫卻不同意張燕的兒子回北京,一來嫌他笑,她們照顧不了,二來姐姐家住房少,一個男孩不好安排住,如果讓張燕女兒李靈回北京,她們倒可以接受。李靈年歲大些,又是個女孩,懂事,不淘氣,睡覺地方也好安排。
張燕無奈,只好把女兒辦回了北京,戶口上在姐姐家的戶口本上,人住在姐姐家,上學在姐姐家附近的中學。那次送女兒,她回了趟北京,可是僅僅半年,女兒就來信說不想在北京呆了,讓母親把她接回山西區,她便趕回北京,一問女兒,女兒只哭著說,不想在北京呆了,想回山西。
問她為什麼,她也不說,問來問去,她只說如果不在大姨家住,她可以不回山西。張燕知道女兒李靈沒有和大姨的兒女們搞好關係,或是姐姐的一家人說了李靈不愛聽的話,傷了她的自尊心,窮人的命是根草,可是窮人的孩子在窮人家也是個寶,當孃的見女兒受委屈,心裡便也覺得委屈,便帶著女兒上街逛逛,飯館吃頓飯,順便說些悄悄話。
小飯館裡吃了點飯,張燕和女兒李靈出來,走在路上,可巧的是,剛好遇到左小蓮,左小蓮見是張燕,立刻親的不得了,大有他鄉遇故知之感,忙把她母女拉到家中。
左小菊也正好在家,便天南地北地大聊起來,問村裡的情況怎樣,問張燕回沒回北京,問李靈上幾年級了。問來問去問明白了,張燕還沒調回北京,女兒李靈回北京上學。
左小菊見張燕女兒好似不太高興的樣子,便問:“北京比忻縣好吧?”
“我認為還不如忻縣呢!”李靈說。
“為甚麼?”左小菊大感驚奇問。
“我在北京連做功課的桌子也沒有,每次做作業,還要坐地上彎腰在小飯桌上寫,每次寫完作業,我的腰都彎的和炒熟的蝦米似的,足有九十度,哪如我在忻縣,一張大桌子,我想怎麼寫都行。”
“她住哪裡啊?”左小菊問。
“住我姐家,我姐家房少,人口又多,她在山西農村住慣了大屋,來北京嫌房少嫌擠了。”張燕說。
“不是我嫌房小擠,他們老嫌我沒本事調回北京,就別把孩子送回北京,自己的孩子自己不養,當姐姐的從小把她養大,又要養大她的孩子,是欠她的,還說,人家別的知青都找的知青,人家兩口子帶孩子一家都回北京了,我媽非要找個老農民,想回都回不來,不光自己難受,還給親戚找麻煩,他們一說這些話,我心裡就煩了,就不想在北京住了,想回山西。”李靈感到委屈地說。
“你姐也真是,自己妹妹的孩子,住個幾年,還嫌這嫌那的,要不,讓李靈來我們家住吧,我們家現在房子多了,我父親也去世了,我父親一套,我母親一套,我姐單位一套,我單位也分一套,我現在住我爸這套,是個四居室,我還有一間屋空著,讓她來我這裡住吧。”左小蓮快人快語,好像沒經過思考過低說。
“可以啊,你如果對我和小蓮放心,把你女兒交給我們吧,就住我們家,我和小蓮一人養了一個禿小子,沒閨女,讓李靈來了,添點女兒的喜氣。”左小菊接上話。
女兒自從搬到左小蓮家住後,張燕又回北京看了女兒兩趟,都是住在左小蓮家,呆個七八天,要回山西時,才買些禮物到姐姐姐夫家看一趟。
自從張燕女兒搬走後,姐姐姐夫也有些歉意,見了張燕便也顯得更親熱了些。張燕調回北京,戶口要有個落處,便仍舊落在姐姐一家的戶口簿上。
回北京,又帶著兒子李河,姐姐家住不下,便暫時住在左小蓮家。一家三口,老在人家住不太合適,人家給你面子,你不能自己把臉往大里撐吧。張燕便找了間地下室,租住下來,女兒也搬離左小蓮家,齊住到這地下室了。
戶口回來了,住的地方安置好了,下面就是找工作。張燕回來的不大是時候,這幾年北京各單位都在精減,張燕在山西忻縣只是一個售貨員,年齡又已經四十歲,所以託人找了好久,也未找到一個接收單位。
一家三口還要吃飯,穿衣,這都需要錢,不工作,就沒有錢,正式工作找不到,就找個臨時工吧,她給人餐館打過工,給人家看過小孩,還到商店賣過布,但收入都不高,一天她去薛玉昌家找二紅坐坐,薛玉昌突然想起自己的一個大學同學在公園當園長,於是打電話讓他幫張燕找個掙錢多些又不累的活。
幾天後,那當園長的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