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努爾哈赤放棄遼陽,遷都瀋陽,並定名盛京,這一舉動為清朝最終入主中原,建立了一個穩固而可靠的根據地、大本營。
在努爾哈赤戮力經營的同時,明帝國內部依然暗流湧動,魏忠賢的政治黑手黨逐漸成形,大批東林黨人被罷官、整治,一時間朝堂上下黑白顛倒。
天啟二年王化貞和熊廷弼大敗之後,明政府派王在晉主政遼東,這是一位以膽小著稱的愚蠢官員。他到達遼東之後,立刻採取了消極防禦的戰略,主張放棄關外,把關外防務全部交給蒙古人,而自己則在山海關外的八里鋪築重關,設兵駐守,坐此觀望。
王在晉的消極防禦措施實際上是把遼東的邊防完全交給了蒙古人,希望蒙古人能擋在前面,而自己坐收漁人之利,這種想法是極度愚蠢和幼稚的,因此遭到部將袁崇煥等人的堅決反對。特別是文官出身的袁崇煥性格剛烈,從小根深蒂固的忠君報國思想,讓他時刻都不敢放鬆警惕,如今軍事主官提出了這樣的渾蛋邏輯,他自然也不會有明哲保身的想法。在他看來,若保關內,必守關外;若保關外,必守寧遠,寧遠在山海關東,廣寧之西,地當要衝,主張在此築城,修山海關的屏障。於是立即提出:“予我兵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袁崇煥這種極端的做法,雖然讓王在晉覺得很沒面子,但卻得到了兵部尚書孫承宗的贊同。
就在遼東守備將帥相爭的時候,木匠皇帝朱由校任命孫承宗兼東閣大學士,督山海、薊、遼、天津、登、萊等處軍務,親主遼事。“承宗在關四年,前後修復大城九,堡四十五,練兵十一萬,立車營十二、水營五、火營二、前鋒後勁營八,造甲冑、器械、弓矢、炮石、渠答、滷楯之具合數百萬,拓地四百里,開屯五千頃,歲入十五萬。”尤其重要的是,孫承宗到任之後開始重用能臣袁崇煥和猛將滿桂,這對遏制後金的進攻,起了很大的作用。
袁崇煥,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接著做了福建邵武的縣官。這個官職雖然不大,但袁崇煥做得卻是有板有眼,不光民譽頗佳,而且在任職期間他也並沒有放棄對邊關局勢的關注,經常與當地的退役軍士一起研究遼東局勢。
王化貞、熊廷弼廣寧大敗之後,袁崇煥正因朝覲在京,由於他熱衷遼事,因此被破格擢兵部職方主事。在當時遼東一潰千里的局面下,袁崇煥卻單騎出閱關塞內外,並對遼東主官王在晉的消極策略提出了嚴厲的批駁。
袁崇煥對抗上司王在晉的做法,從官場角度來說雖然欠妥,但在孫承宗眼裡卻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於是不光沒有批評,反而遂升為山東按察司僉事,監關外軍,不久改為寧前道,並依崇煥議築寧遠城。得到了最高首長的欽許之後,袁崇煥幹勁倍增,立刻“內附軍民,外飭邊備”,於是曾經一度荒涼殘破的寧遠變成了“商旅輻輳,流移駢集”,“遠近望為樂土”的關外重鎮。
§虹§橋§書§吧§BOOK。
第57節:奈何江山唱晚(57)
經過孫承宗、袁崇煥、滿桂等人和遼東軍民的艱苦努力,邊關形勢得到迅速扭轉,明朝的邊防部隊再一次和女真人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然而,就在此刻,北京的政治局勢卻發生了重大變化,魏忠賢針對東林黨人的血腥清洗達到了高潮階段。身為內閣大學士,同時又是東林黨人出身的孫承宗自然責無旁貸,立刻上疏彈劾魏忠賢及黨羽。然而可惜的是,孫承宗的舉動不光沒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把自己也搭了進去,魏忠賢唆使黨羽,接連上疏彈劾孫承宗,迫使孫承宗於天啟五年十月致仕,緊接著魏忠賢派自己的黨羽、新任兵部尚書高第代為遼東經略。
遼東的最高統治權落到魏忠賢一夥的手裡,可以說是一次重大的變故。平心而論,魏忠賢雖然是個渾蛋流氓,但卻和賣國不搭邊,他也絕對不會希望遼東在他手裡陷落。甚至可以說,他將高第派到遼東,也是希望高第能給他長長臉,不光不出差錯,要是能把努爾哈赤收拾了就更好了。然而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魏大太監的手底下除了廢物還是廢物。高第端的是一個膽小如鼠、畏敵如虎的雜碎,他就任之後立即下令盡撤錦州、右屯、大淩河、小淩河、杏山、松山、塔山諸城防守兵械器具,盡驅屯民入關,丟棄米粟十餘萬石,軍民“死亡載途,哭聲震野,民怨而軍益不振”。緊接著高第又下命令撤寧遠、前屯兩城,本來就已經滿肚子火的袁崇煥當然拒不從命,而且還理直氣壯地說:“我寧前道也,官此,當死此,我必不去。”
面對袁崇煥堅決異常的態度,高第一時也沒了主張,於是只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