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完全相信,但是袁崇煥這種純粹防守的策略也讓他大為惱怒,心中已經對袁起了殺心。
皇太極見袁崇煥死活就是不出來決戰,又聽聞北京城內流言四起,於是便設下了反間計。命令部下將被俘的太監楊春關在一間帳篷裡,接著讓兩個將領在外邊假裝聊天,說袁崇煥和自己有秘密約定,要給後金國做內應,然後又找了個機會放跑楊春。楊春回到北京後,立即把聽到的一切密告崇禎皇帝。朱由檢本來就因為袁崇煥的防守策略,恨不得殺了他,如今一聽楊春的彙報,當時惱羞成怒,立刻傳袁崇煥進城,緊接著不由分說就把他抓了起來。
蟲工木橋◇BOOK。◇歡◇迎訪◇問◇
第72節:奈何江山唱晚(72)
袁崇煥被捕之後,麾下將領祖大壽立刻帶兵返回遼東,兵部見勢不妙只好又讓已在獄中的袁崇煥寫信勸祖大壽回心轉意。
抓住袁崇煥,城外的守軍頓時群龍無首,朱由檢於是下旨分設文武兩經略,文經略是兵部尚書梁廷棟,武經略是滿桂。
得知袁崇煥被抓的訊息之後,後金部隊立刻捲土重來,十二月初一攻克良鄉,緊接著迫近永定門。負責永定門防線的武經略滿桂原本打算採取袁崇煥的防守策略,但是皇帝朱由檢不斷催促他出兵決戰,無奈之下,滿桂只得與總兵孫祖壽、麻登雲、黑雲龍等人率騎兵、步兵四萬列陣迎敵。這一戰從黎明開始打響,皇太極令部隊冒穿明兵服裝,拿著明軍旗幟,一時之間,明軍不分友敵,登時大亂,滿桂、孫祖壽全部戰死,黑雲龍、麻登雲被擒。
十二月初二,打敗了滿桂的部隊之後,皇太極決定一鼓作氣拿下北京。就在這時,接到袁崇煥書信的祖大壽、何可綱還兵救援。此時經過一天的戰鬥,後金軍已經是人困馬乏,而宣府、大同的勤王部隊也都逐漸向北京靠攏,皇太極感覺自己的作戰意圖已經基本達到,於是下令取道冷口返回遼東。
袁崇煥蒙冤下獄之後,朝野群臣立刻分成兩派,以內閣首輔錢龍錫、大學士成基命、吏部尚書王來光為代表的挺袁派接連上疏,希望能救出袁崇煥。袁的部屬、總兵祖大壽上書,願削職為民,為皇帝死戰盡力,以官階贈蔭請贖袁崇煥之“罪”,另一個部屬何之壁則率同全家四十餘口,到宮外下跪,願意全家入獄,代替袁崇煥。然而此時主意已決的朱由檢一概不準。
與挺袁派直接對立的是以內閣大學士溫體仁和兵部尚書梁廷棟代表的殺袁派。這兩人本來就屬於閹黨的餘孽,其中溫體仁還算是毛文龍的老鄉,而梁廷棟在遼東任職期間一直就和袁崇煥不對頭,因此這二人和其他閹黨餘孽諸如御史高捷、袁弘勳、史範土等人,紛紛上疏主張殺袁崇煥。而更令人氣憤的是,他們之所以主張殺袁,根本的原因也不是給什麼毛文龍報仇,而是要把和袁崇煥關係不錯的首輔錢龍錫連帶著送上斷頭臺。
崇禎二年年底,朱由檢下令以“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為罪名將袁崇煥和錢龍錫問罪處死。
崇禎三年八月,袁崇煥被朱由檢處以磔刑,在北京凌遲處死!“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
袁崇煥之死對遼東邊防影響深遠,殺了他也就徹底地寒了邊關將士的心。而歸根結底,之所以殺死袁崇煥,朱由檢也並非是上了皇太極的當這麼簡單。
從袁崇煥所定之罪我們就可以看出,皇太極的反間計起到的是一個促進作用,並不是此案的主體,但也正是這許許多多的事情累積在一起才讓朱由檢徹底放棄了這個自己曾經無比信任的遼東主帥。殺袁崇煥,沒有具體、主要的原因,而是議和、殺毛文龍、軍餉太多、北京一戰的防守策略,這所有事情累積在一起的結果。如果我們非要總結出確切原因的話,那麼只能說原因有兩個,一是作為皇帝的朱由檢,年輕、褊狹、猜忌、刻薄;其次就是作為悲劇主角的袁崇煥雖然帶兵是好手,但卻有著致命的官場幼稚病。
(四)清風起,定遼東
北京之戰給明政府帶來的是沉重的打擊,但是給皇太極和他的後金國帶來的卻是無比的喜悅,一來拔除了袁崇煥這個眼中釘,又先後擊殺了山海關總兵滿桂、副將孫祖壽等人,擒獲黑雲龍等驍將。後金軍縱掠畿內,連下遷安、灤州、永平、遵化、固安、香河等州縣,“每戰必勝,每攻必克”,繼而留兵駐守遵化、永平、遷安、灤州四城。這一次的戰果可謂巨大,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徹底解除了明帝國對後金的軍事壓力,從此開始了金國掌握主動權、明朝步步敗退的新階段。
基本穩定了邊疆局勢之後,皇太極開始著手內部改革,由於連年征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