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4/4 頁)
,從科學角度講得出的結果肯定沒什麼意義,但從科幻角度講卻極有價值,因為那些結果所展示的宇宙間點狀文明的演化圖景,不管正確與否,其詭異程度是很難憑空想出來的。
我認為零道德的文明宇宙完全可能存在,有道德的人類文明如何在這樣一個宇宙中生存?這就是我寫《地球往事》的初衷。
當然,《三體》井沒有揭示那個字宙文明的圖景,其中的兩大文明己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圖景,只是揭開了其面紗的一角。比如,既然距我們最近的恆星都有智慧文明,那這個宇宙一定是十分擁擠的,可為什麼它看起來卻如此空曠?但願有機會在《地球往事》的第二部中繼續描述。
那個將在《地球往事》中漸漸展開的圖景,肯定會讓敬畏心中道德的讀者不舒服,但只是科幻而已,不必當真。:)
從《三體》連載中得知,國內科幻讀者喜歡描述宇宙終極圖景的科幻小說,這多少讓人感到有些意外。我是從八十年代的科幻高潮中過來的,個人認為那時的作家們創造了真正的、以後再也沒有成規模出現過的中國式科幻,這種科幻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完全技術細節化,沒有形而上的影子。而現在的科幻迷們已經開啟了天眼,用思想擁抱整個宇宙了。這也對科幻小說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遺憾《三體》不是這樣的〃終極科幻小說〃。創作《2001》式的科幻是很難的,特別是長篇,很容易成為既無小說的生動,又無科普的正確,更無論文的嚴謹的一堆空架子,筆者對此還沒有信心。
哦,這個設想中的系列叫《地球往事》,沒有太多的意思,科幻與其他幻想文學的區別就在於它與其實還牽著一根細線,這就使它成為現代神話而不是重話(古代神話在當時的讀者心中是其實的)。所以我一直認為,好看的科幻小說應該是把最空靈最瘋狂的想象寫得像新聞報道一般真實。往事的回憶總是真實的,自己希望把小說寫得像是歷史學家對過去的真實記敘,但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設想中《地球往事》的下一部暫名為《黑暗森林》,取自八十年代流行過的一句話:〃城市就是森林,每一個男人都是獵手,每一個女人都是陷講。〃
哦,最後說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