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又哪有這等機緣,將這許多高手聚合在一處?便真的強行集在一起,這些高手有正有邪,或善或惡,性情不一之下,又怎能齊心協力?
再說了,武當七俠本身的修為,就已參差錯落,未曾統一。最強的俞蓮舟,若出幾手絕招,便可快速幹掉最弱的老七莫聲谷。這般差別大法,其陣勢真能如理論上的那般強悍?甚至,誇張到以七敵六十四?
殷揚是不太相信的。他認為,別說是第一流的高手了,按他自己的演算法,就算同時對付六十四個三流高手,都已算夠嗆。畢竟,按照殷揚的苛刻演算法,自己的內功水平,也不過才三流頂峰而已。
不過,這真武七截之陣,精妙無方確然不假。本是從蛇山蜿蜒之勢、龜山莊穩之形中間演化而來。是故森然萬有,包羅極廣,決非一人之力所能同時施為。當年,張三丰悄立大江之濱,不飲不食凡三晝夜之久,潛心苦思,終是想不通這個難題。
總覺顧得東邊,西邊便有漏洞,同時南邊北邊,均予敵人可乘之機。直到第四天早晨,旭日東昇,照得江面上金蛇萬道,閃爍不定。張三丰這才想通,分由七個弟子齊施,才當破解。
今回與少林七僧比武,無論是此陣的原創者張三丰,還是作為初次實施者的武當六俠,都對這套從未使用過的陣法,具有相當程度的自信。而之所以需要殷素素加入,並非為了制敵,而是為了俞岱巖。六俠心意相通,自是要重振“武當七俠”的威名。
空聞親挑了三個徒弟,以及空性的一個弟子,與兩位師弟下到場來,準備破陣。
而武當這邊,除了張翠山手中,持有一黑一白兩把判官筆外,其餘五俠以及殷素素,皆是持劍下場,各自站定。
七人對視一眼,宋老大彬彬有禮道:“七位大師,請多指教!”
此番,雙方動手過招,乃是比武論英雄,自是再無閒暇客套之空。
外貌威武的空性,腦袋不靈,動口不行,出手卻是三僧之中最快最猛的一個。只見其雙爪曲起,宛如擒龍,同樣的三十六招龍爪手,自他手中使來,竟卻大別於空智那種浮於表面的剛猛,而是真像頭兇獸般暴力無比。
被他選中的張翠山,頓覺一股狂風貫耳噴來。忙走陣位,雙筆封點,意圖化解對方猛惡的聲勢。他手裡這一黑一白兩筆,皆為殷揚所贈,前者鷹喙筆銳利無比,後者鶴嘴筆寒光四溢,都是判官筆中的精品兵器。
先前,張翠山因要配合其他六人的長劍,故而未曾選用虎爪鉤迎敵。可這對黑白雙筆一經使開,卻也甚為了得。張翠山的身前,但見黑芒嘶嘶,白光閃閃,空性的搶先一擊竟然無功而返。
未待他安然退回,殷梨亭的長劍,已如一條靈動的長蛇,無聲無息地刺到了他的身後。這位空性神僧身形雖屬魁梧,但其步伐確也矯健,只見他微一騰挪,便已避開劍勢,繼續朝後退去。
誰料一股有若玄龜般凝重沉穩的深厚掌力,已在他的退路上等候已久。驚醒的空性,百忙中勉強匆匆轉身,硬接了這一掌,只覺胸口氣血沸騰,不能自制。雖僥倖退回到少林眾僧之間,仍是感覺喉頭微甜,險些咳出一口血來。
空聞與空智對視一眼,皆從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些須驚異。他們都沒想到,從來就沒聽說過有什麼厲害陣法的武當派,“隨便”擺出一個七截陣來,便也如此厲害。竟然只在數招之間,就把為少林探陣的急先鋒空性給傷了。
兩僧俱是隱隱感到,自己一方,怕是真要碰回釘子了……
第四卷 紫宵宮中飛鷹揚 No。064 三分之敗
宋遠橋衣袂飄飄,長劍刺出,又驀地收回,一圈一轉,反向空聞挑去。wàp。
空智見宋遠橋此招挺劍直擊,背後空門大露,登時大喜,便要趨步上前,在他背心點上一指。可他才踏出一步,一聲劍嘯傳來,卻是殷梨亭側劍削來。空智臨危不亂,右掌沉穩拍出,拍到中途已改掌為抓,使出空手入白刃的高深功夫,欲要奪下殷梨亭的兵刃。
劍掌尚未相觸,卻又聽得兩聲呵斥。張松溪與莫聲谷二人各自持劍攻來,為老六解圍。空智但覺劍氣襲體,鋒銳之極,哪裡還敢硬接。無奈之下,只得停下自己正對殷梨亭的攻勢,閃身避開,心中已是大為震撼。暗道:
武當諸俠名滿江湖,誠然不假。可就算宋俞兩人,功力也不過與我雜伯仲之間,剩下的幾俠,比之自己則遠遠不如。此時,配合上這一陣法,怎生竟厲害如此?
他這一避開,張松溪和莫聲谷卻未罷手,反而趁虛直入,一時把空智攻得疲於抵擋,一退再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