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頁)
殷揚察覺到真氣鉅變,心中一動,想起自己的正牌師父程光曾經說過,當內功修習到一定的境界,便有一道關卡要過。武學高明之士,通常形容其為“餓虎跳澗”,指的便是丹田中忽生熱流,而後行功諸穴,貫通經脈,以致內力大進的奇異過程。
而瞧現在的情形,似乎真有點“惡虎狩伏深澗前!”的苗頭!
六、七年前,境界尚在三流頂峰的殷揚,曾在武當山上突破過一次,並且,同時發出自己人生中第一回龍吟虎嘯。後來,在桃花島上苦修三年,雖以當初的三陽一氣功為基,將自身的功力提升至大約一流的水準,卻也從未發生過如此情況。
目下,又花了三年時光,融練原版《九陽神功》的他,早已躋身於一流高手的佼佼者間。如今,真氣浮動,盡現再進一步的徵兆,怎能不讓他又驚又喜?
興奮之下,殷揚稍稍平復心情,冷靜的運使身體裡的九陽真氣,主動引導那股合而為一的粗壯熱流,貫通直進入任、督兩脈中的數處大穴。果見,那道溫潤無比的氣流,時如溫泉淋漓,時如烈馬奔放,飛騰急進、勢如破竹地直衝而上。直到打通任督二脈,方才漸漸力竭。
一陣衝刺過後,殷揚只覺遍體舒泰,全身上下就像剛洗完三溫暖一樣,爽快得幾乎要呻吟出聲。狠吸口氣,立感胸臆震盪,難以自制。壓抑不住的狀況下,殷揚猛然挺劍揚首,縱聲長嘯。周身立即湧出一股勁氣,竟激得佛祖腦袋上的螺發,如同石質頭皮屑似的到處亂飛。
這一聲長嘯,不似武當山那夜的激進威猛,卻恍如清風拂面,月照大江。雖然清越柔和,有節有制,但卻聲透江山,無處不在。將佛下、山側、江上的活物,驚得耳膜微癢,尤不信此乃人力所為。
足足一炷香的時間,殷揚才把那縷長氣呼散用盡。行功完畢,收束調息,將體內的氤氳真氣,緩緩納入進丹田之中,便覺丹田內所積真氣確然渾厚許多。一振衣袖,殷揚睜開眼來,入目之物盡然大不相同。自覺此番以後,世界在己眼中,又有新的變化。
至於變化在哪,是何不同,初步納息的殷揚,尚還理不明白。可他知道,自己目下的內勁,恐怕已經一舉超過了程光、銀葉、殷野王等人,達到了傳說中的“神而明之”境界!
殷揚尤似不信的看了眼自己潔白如昔的修長指掌,口中喃喃出聲道:
“法克!怎麼突然之間,就成為超一流高手了呢?!呵呵,這樣看來,老子可不比人家原著主角差上多少……曾阿牛剛出山谷時,尚未被滅絕揍扁三掌以前,大概也就是這個水準罷!?”
隱隱感覺到,自己已把九陽真經修至小成的殷揚,仰天一笑,收劍一躍,竟然就這麼,直接的從樂山大佛的頭頂高空彈跳而下。雪白的衣襟,被下降時的狂風吹得獵獵飄飛,頭下腳上、猛墜而下的殷揚,卻自般點不覺。
閉著雙眼,聆聽耳邊呼呼吹過的激烈風聲。宛若重生的他,忽然第一次覺得,“天下儘可去得!”這句,早已被世人用爛了的老套俗話,若是放在此刻自己的身上,確是再貼切不過……
不幾日,褻佛得寶、繼續南下的殷揚,並沒有獨上峨嵋,搞明白最近動作越來越大,出現機率也愈加頻繁的峨嵋用意,而是選擇直接橫穿蜀地,來到了風情如畫的天南大理。
此行,既沒有聯絡白虎壇的高山王,亦沒有通知過橫行雲貴的金蛇壇部下,只是宛如習慣一般,獨自旅行,遊往經流無量山旁,怒濤洶湧、水流湍急的滄瀾江畔。
過了“善人渡”,殷揚便在山石壁立,嶙峋巍峨的江岸上仔細搜尋起來。
沒過多久,就已找著了那處距離江面十來丈高的隱蔽洞穴。直入進去,發現乃是一個僅可容身的鐘靈洞穴。內行幾步,則見到眼前,正列有一條大約一百多級的曲折石階。轉過三個彎,身後的轟隆水聲已然聽聞不清。
又再往下,前行二百餘級,水聲已從剛開始的振耳欲聾,到現在的點滴全無。前面微光透入,殷揚略微加快腳步,走到石級的盡頭,發現階下盡頭,竟是一個寬闊敞亮的古老石室。
心知找對門路的殷揚,點燃自己早就準備好的小巧火把,信步朝裡走去。越是深入,越是感覺黴氣刺鼻,顯然洞內久無人居,連忙閉住呼吸小心吐納。
這座圓形的石室內,光亮是從右邊透來,但朦朦朧朧的不似天光。
殷揚雖然早知此景,但當他真的看到那塊約有銅盆大小,鑲嵌於石壁之上的平滑水晶,仍是不免大吃一驚。待看到右側窗外,不時有貨真價實的大蝦鯉魚遊過,又不由的覺得逍遙派果真變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