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1/4 頁)
北宮伯生傑點了點頭,二人一齊出了府。府門前僕役看到流楓御與北宮伯生傑走出來,連忙迎上來,行禮道:“公子爺,清洗完了,小的另外備了些豆餅,都放在那裡。流楓公子晚上可以加些乾草一起餵食就可以了。”
“勞煩你了”流楓御笑了笑,走到赤龍身前,接過僕役手中的韁繩。北宮伯生傑對僕役極為滿意,向他揮了揮手道:“行了,你回去吧,到帳房領五十兩銀子,就說我賞你的。對了,把這個令牌拿上,不然你可領不到錢”北宮伯生傑說完後,取出一聲銀牌,交到僕役手上。
“多謝公子爺,小的回去了”僕役雙手接過令牌後,連連躬身作揖後,回了府中。
“走吧,我送你出城門”北宮伯生傑見僕役回了府中,轉身對流楓御說道。
流楓御微一點頭,與北宮伯生傑並行向城門走去。雙慶城有三個正門,東南西,北邊臨山。又有八個側門,辰時開,酉時關。此時流楓御與北宮伯生傑前往的就是東正門左側的一個側門,叫做臨江門。
出了城門二里多,是一處驛亭,驛亭前不到十丈是一條河流。名字就是臨江,乃是涇江三大支流之一。走到驛亭前,流楓御把赤龍栓在亭柱子上,與北宮伯生傑一同進入亭中。
北宮伯生傑從隨行的行李中,取出一壺酒,兩個杯子,放在卓子上。與流楓御相對而坐,笑著說道:“這處驛亭在雙慶城有一個別名,流楓兄可知?”
流楓御左右打量一番,看到亭前的臨江,忽然笑道:“莫不是叫做臨江亭?”
北宮伯生傑搖搖頭,先為流楓御倒滿一杯酒,又給自己倒了一杯,這才說道:“是又不是”聽到北宮伯生傑此話後,流楓御不解,面帶詢問之色看著他,“是又不是,這是何意?”見流楓御面帶疑惑,北宮伯生傑端起酒杯,向流楓御邀酒道:“這一杯酒我敬流楓兄,莫忘知交”
流楓御笑了一下,端起酒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亦敬生傑兄”
“幹”二人仰頭喝盡。
北宮伯生傑才與流楓御解釋起剛才的疑問:“此亭本名是確實叫做臨江亭,不過雙慶人卻不這樣叫,他們習慣稱作臨別亭。凡送別,都到此亭。西蜀人出羅浮山,入東蜀,進中原,常經此路,也習慣於走陸路。”
“哦”流楓御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北宮伯生傑又說道:“雙慶人送別親人好友遠離故土時,不會走正門,多行側門。若是遠離家鄉的人回來時,便要從正門進來,不會走側門。故爾,在東南二處各有一個送別亭,取行、別二名。”
北宮伯生傑說完後,又向流楓御舉杯道:“還請流楓兄再飲第二杯,莫憂別離”
流楓御點了點頭,端起酒杯,“我為遊行人,亦為有(友)情人,幹”
第二杯酒飲下,北宮伯生傑又對流楓御說道:“此在雙慶送別流楓兄,便要依雙慶人的習俗。雙慶人送別親人好友時,不能超過一刻鐘,其意為前路漫漫,望君快去早回。我再敬流兄第三杯酒”
北宮伯生傑再次為流楓御倒滿一杯酒,說道:“祝君一路平安,一路順風”
流楓御端起酒杯沒有再說話,一飲而盡。北宮伯生傑卻喝半杯留半杯,放下酒杯後,對流楓御說道:“這半杯酒要留下,日後與君再見,當一醉慶相逢。流楓兄請早行,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
流楓御拱手抱拳,向北宮伯生傑躬身作揖後,轉身走出臨別亭,解開亭柱上的韁繩,翻身上馬。手中一抖韁繩,赤龍在原地打個轉,流楓御再次向北宮伯生傑抱拳:“生傑兄,告辭”
北宮伯生傑站在臨別亭內,向流楓御微一點頭,亦拱手抱拳,向流楓御躬身作揖道:“流楓兄,一路順風,告辭”
流楓御掉轉馬頭,雙腿猛的一夾赤龍馬肚,赤龍“唏律律……”一聲嘶叫,騰起前蹄一躍,得得得急弛而去。等到流楓御越行越遠,再也不看不到人影后,北宮伯生傑這才離開臨別亭,回了雙慶城。只在臨別亭中留下六個酒杯,一壺清酒。
流楓御告別北宮伯生傑後,一路縱馬越羅浮山,過涇江向荊州奔去,日出而行,日落而宿。行行復行行,不到半個月就出了蜀州,再走一個月,終於進入荊州地界。
流楓御馬不停蹄一路急趕,卻不知胡斐一行人正面臨著一場滅頂之災。這還要從流楓御與胡斐等人分別時說起,與雎青龍野外一場大戰,胡斐身中無影毒,流楓御單身前往雲夢澤尋找黃金水。胡斐父女與李江向荊州行去,這一路遇城住店,遇村借宿,要多低調有多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