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始以同樣的韻律拍起手來。他們會保持同步的節奏。這稱之為“曳引”作用(entrainment)——人類在振動中會趨向和諧,若是無法達到和諧,振動就會消散。人們在鼓掌時能夠“曳引”,掌聲便有延長的傾向,反之則會停止。
這樣的現象,在我對大批群眾演講時,已經證明過好幾次。我沒有告訴觀眾理由,只是要他們繼續鼓掌,直到我請他們停下來為止。有時候,同步的現象頃刻就發生了;有時候則要等一兩分鐘,但最後一定會出現。掌聲成為一種拍子、一種節奏:這一群人開始有韻律地鼓掌,就像是同步的人類節拍器——這就是曳引作用。
我母親家裡有四個女兒,而她告訴我,她和阿姨的經期都是在每個月的同一時間。她們只是因為住在一起,生理上便有曳引的現象。當大阿姨離家上大學時,她的經期很快地就轉而與室友契合;暑假返家時,又重新變得和姊妹們一樣。人類的天性是曳引、是同步,會調整成與周遭相同的模式。
曳引正如地心引力,它也是一種原理。它不好也不壞,只是存在著;而且它也像地心引力,隨時都在執行。你一直都會與周圍的人們保持同步;你曳引著他們,他們也曳引著你。當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邊時,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
察覺出你周遭有多少抱怨,有助於讓你明白,你可能正藉由自身的參與而引來抱怨,然後發出抱怨。這都是你要轉化人生必經的一部分過程。有時候,在你改變之際,你也會擺脫掉一些舊關係。當我進行二十一天的挑戰時,我發現大部分時間自己都做得不錯,唯獨每次和一個老友說話,最後總是會口出怨言。有一次講了十五分鐘電話,我的手環換了四次,我於是對自己說:“如果史考特不要那麼消極,我就不會在我們交談時,受到慫恿而抱怨。”下次我們說話時,我刻意努力地要讓對話朝積極、正面的方向進行,卻發現非常困難。我們之間其實沒什麼話好說。我發現我們的關係是建立在抱怨之上,而且我們都很好勝,想要“贏過”對方的牢騷。如果有“抱怨奧運會”,我們兩個誰會得金牌還很難說呢。 為了完成挑戰,我不再接他的電話。我懷著優越感,對自己說道:“都是史考特的錯。”然而其他認識史考特的人,和他相處時都沒有這種經驗,他總是表現得歡欣、樂觀和開朗。
好痛啊。
我必須承認是我的問題。是我的負面想法在餵養我們關係之中的怨言,所以在離開他的空檔裡,我努力讓自己擺脫抱怨,而不是把錯怪到他頭上。
所以,檢視現實的時刻到了。你會說自己最常相處的那些人,都經常在抱怨嗎?如果是,那你的紫手環(或其他自我監控裝置)怎麼樣了呢?你是否發現,自己表露不悅的次數,也超出了正常程度?你會習慣性地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嗎?沒關係,如果是,那你很正常。但是,你可以比正常更好。你的內心想要變得更傑出,而我們可以一起達到這個目標。
想要別人改變,你得先以身作則
常有人問我:“要怎麼樣才能讓老闆(或朋友、情人、配偶、孩子、員工等)不再抱怨?”答案是:你不能。但我不是在前一章裡說過你能嗎?是的。改變就是這樣複雜而矛盾。你不能讓另一個人改變。人們改變是因為他們自己想改變,而想要設法改變一個人,只會讓他更緊守住現有的行為,不肯放棄。和大家分享我們南方的另一句傳統俗諺:“不要試圖教豬唱歌,那只是浪費時間、還會惹豬很生氣。”
抱怨與人際關係(5)
被你惹毛的豬不會報名參加你開設的歌唱班。要激勵其他人改變,富蘭克林的結論是:“最好的訓誡就是以身作則。”而甘地是這麼說的:“我們必須活出想要讓其他人效法的樣子。”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變,你自己就必須先改變。我相信你有著最崇高的理由,才希望他們改變,但既然你也是這段關係裡的參與者,就代表從某種程度而言,你在這沸沸揚揚的抱怨中也摻了一腳。
當老闆、父母、牧師、教練或家庭裡的長者來索取紫手環,想要改變他們所帶領、照顧的人們,我經常忍不住放了張小紙條進去,寫著:“注意,除非你先開始,否則不會有效。”我確信,如果我沒有堅持下去,證明連續二十一天不抱怨是可能做到的,這手環就會真像瑪西雅所說的,又只是星期天的小玩意兒了。你若想引導某人改變,就要記得:領袖應該站在最前線,迎向邊界、開疆拓路,讓其他人追隨身後。
俄國有一句老俗諺:“想打掃全世界,就從打掃你家的門前階開始。”我們尋求的改變從來無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