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有關米諾斯和迷宮的謎團,但最終未能如願,抱憾辭世。數年後,英國考古學家阿瑟·伊文思彌補了施裡曼的這個遺憾。
伊文思1851年出生於英國的一個鄉村,父親是一個成功的造紙商,家境優裕。受家庭環境影響,伊文思從小對古物情有獨鍾,尤其喜歡收集和研究古代錢幣。他曾就讀於牛津大學和德國的哥廷根大學,畢業後去東歐旅行,寫了一些有關東歐的這個地區的著作,並在那裡結婚、安家。後來伊文思在牛津大學的阿西莫林博物館擔任館長一職,在他的努力下,阿西莫林博物館大為改觀,從一個堆滿灰塵、被人遺忘的角落轉變為一個生機勃勃的高水準的博物館。與此同時,伊文思則利用大量的空閒時間,繼續在各地旅遊,並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1882年,伊文思和愛妻瑪格麗特前往希臘旅遊,他們拜訪了當時已名滿歐洲的施裡曼。施裡曼興致勃勃地拿出許多他在邁錫尼發現的文物給伊文思夫婦看,其中有一些小小的印章引起了伊文思的注意。這些印章呈環狀塊狀,有許多符號和圖案嵌印在粘土或蠟表面,印章上雕刻的符號和圖案很古怪,其中有些符號有點像埃及的象形文字,而圖案則大多是一些海洋生物的形象。這些符號和圖案似乎不像是邁錫尼文化或希臘文化中所能見到的那一種。伊文思以前曾聽一些學者指出,邁錫尼出土文物有一些設計及其他特徵與典型的“邁錫尼風格”格格不入。那些學者曾暗示,這些特徵是某個未知文化的遺蹟,該文化對邁錫尼人有過重大影響或彼此之間相互有過影響。面對這些神秘的印章,伊文思推測,它們可能是這個未知文化的線索。他甚至進一步推測,這些印章也許是歐洲文字的源頭,愛琴地區曾存在過一種比邁錫尼文明和特洛伊文明更加古老的文明。
此後數年間,伊文思在地中海東部的一些遺址中搜集了大量類似的印章,人們告訴他,這些印章來自克里特島。伊文思知道該島北邊海岸附近的克菲那有一個大型遺址,傳說這個遺址就是克諾索斯,即米諾斯王宮的所在地。1894年春,伊文思第一次踏上了傳說之島克里特的土地,他走遍了島上的山山水水,進行詳細的考察。他吃驚地發現,島上商店裡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古代雕刻印石,甚至連當地農民脖子上掛著的裝飾品也是這種印石。當地人把它們當作護身咒符,視如珍寶。伊文思還在這裡發現了一些宮廷與市鎮的遺蹟和遺物,他越來越堅信,克里特的地下埋藏著考古學上的重大秘密。
“神話”變“現實”米諾斯遺址之謎(2)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伊文思比施裡曼幸運得多。施裡曼在世時克里特島處於土耳其的控制之下,施裡曼未能得到發掘許可;而到1899年克里特已擺脫土耳其的統治,歸於希臘統治下,申請發掘許可相對容易。1900年3月,正是春寒料峭的季節,伊文思從雅典來到克里特島,他在資金雄厚的“克里特考查基金會”的資助下,終於得到了期盼已久的發掘機會。此時伊文思年已48歲,愛妻去世已有多年,他無牽無掛,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克里特考古工作中。
克里特沒有讓伊文思失望。第一天他就挖到了建築物的牆和一些藝術品;第二天,發現了一堵有壁畫的牆和畫有圖案的石膏作品,它們雖已褪色,但仍可辨認。廢墟似乎埋得很淺,幾乎每挖一鋤都會挖出幾件古物,不幾天,掘出的文物就堆積如山。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形狀各異的雕刻印石,精緻的花瓶,真人大小的陶罐(主要用來裝穀物、酒和油)以及數以百計的泥板。泥板上刻著兩種由直線構成的未知文字,伊文思稱之為“線形文字A”和“線形文字B”,其中“線形文字B”曾在邁錫尼考古發掘中發現過。伊文思清楚地意識到,這裡存在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古老的文明,他在書中寫道:“這是一種異乎尋常的現象,不像古希臘,也不像古羅馬……也許,它的全盛時期可以追溯到邁錫尼時期之前”。
伊文思向全世界宣告了他的發現,引起了轟動。英國倫敦的《泰晤士報》評論道:“克諾索斯的發掘,在重要性上若不能說是超過,也至少不遜於施裡曼的發現。”考古學家們意識到,伊文思發現的是一個全新的文明,他們匆匆趕赴克里特島,寧靜的島嶼頓時熱鬧起來,克里特的傳奇故事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伊文思發現的克諾索斯宮殿
克諾索斯的發掘工作,在伊文思的領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物出土,廢墟的形狀也一天天清晰起來。經過長時期的艱苦挖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