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是做法,都讓接觸過的民間藝人很放心,張明的鑑定能力更是驚人,他和不少收藏家相互切磋學習,在年份判斷上的準確性讓眾人驚歎不已直呼相見恨晚,彼此好感大生結交了不少朋友,同時張明也向他們購買了一批市場需求量大的玉雕商品,以物流方式直接寄往江城的博雅軒。
張明此時正開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祝喬手裡把玩著一個翠綠色的玉雕像坐在副駕駛上,不相信的問道:“這真是南陽獨山玉?”張明笑著說道:“哥哥誒,這句話您都問了八遍了。真的是獨山玉,不是翡翠!”
這個玉雕像是藍綠色半透明獨山玉,顏色和高檔翡翠中的陽綠類似,在祝喬這種外行看起來非常像翡翠。當時這個獨山玉擺件就隨意扔在倉庫裡,因為有小的殘缺,所以主人也沒放在心上。張明在倉庫裡和主人一邊論玉賞玉,一邊隨便亂摸,結果發現這個殘缺擺件中的靈氣比不少雕工精美的精品要多的多,他也不管品相如何,最後便宜淘到這件寶貝。
在玉石,翡翠,鑽石等天然礦產的鑑定上,張明還沒有太多的好辦法。如果玉石被埋在礦脈中沒有開採出來,即使它已經存在了千萬年,但是是剛剛挖出來加工好的產品,張明也只能感受它是近代加工。他的感應能力僅僅限於靈氣濃度上,所以這塊殘缺玉石必定是有年份的古物,至於它的價值和其他精品現代獨山玉孰輕孰重,張明分別不出,所以在玉石翡翠類鑑定上,張明是有硬傷的。
揚長避短嘛,張明根本沒放在心上,再說了,他要的就是玉中蘊含靈氣有多少,而不是玉的真假和價值多少,張明就是需要這種富含豐富靈氣並且便宜的古玩,比如說如果有那麼一個巨大的品相最差最爛的少林寺的撞鐘,都破舊腐朽幾百年了,扔在哪裡誰都沒興趣,當廢鐵都沒人要,在張明眼中,這個撞鐘那可是價值千萬的寶貝了,為什麼?靈氣多唄!
離開南陽鎮平,倆人一合計,暫時先不按照原計劃挨個走訪了。
原因有幾個,第一,如果每個地方都看一下,等輪到洛陽孟津估計都要半個月以後了,張明沒請這麼長時間的假。第二,徐東古玩城的315鑑寶大會,張明是準備參加的,祝喬老爺子的大壽也是三月中旬,祝喬也必須回去,兩人都沒有時間。最後,這幾天在鎮平和這些民間藝人收藏家接觸之後,還是得到了一些孟津那邊同行的訊息,鉗子也成了哥們,孟津那邊有自己以前的搭檔,叫耗子,鉗子將耗子的聯絡方式告訴二人,讓他們到孟津直接找他。最後再加上京城警方那邊好像也有了新進展,所以倆人準備抓緊時間,直奔孟津,想要搶在警方之前找到那夥瓷器作假人。
南陽到孟津只有260公里,除了一段孟津轄區20公里左右的省道,其他仍然是全程高速。張明和耗子聯絡上了,約好大家中午一起吃個飯,希望耗子找找看有沒有可靠的當地文物販子當地陪。在南陽鎮平,鉗子還是顯得交際面不夠,也是透過多方找關係才聯絡上玉石加工行業裡的引路人,畢竟隔行還是差了很大味兒的。
豫南孟津靠近洛陽,而洛陽在中國歷史上是13朝的都城,在孟津的北邙山上葬有全國最大的皇家陵園和古墓葬群,堪稱地下博物館。
唐三彩是唐代一種高檔陶製品,以黃綠白三色為主的釉色光亮飽滿,造型生動逼真,實屬中華文化的瑰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唐三彩工藝漸漸失傳,一直到清朝末期卞洛鐵路修建到洛陽段時,才發掘出各種色彩斑斕的釉陶器,唐三彩再度現身世間,後來因為國內亂戰和特殊時期,孟津的唐三彩工藝也磕磕碰碰差點再次滅絕。一直到了1994年,孟津出了一件轟動全國的文物公案,讓這個小地方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
因為唐三彩的工藝幾乎失傳,所以現存在世間的唐三彩藏品價格飛漲,北邙山盜墓成災,政府部門屢禁不止,實在無能為力,當地農民精於文物修補工藝,各地文物販子勾結盜墓團伙四處流串作案,在1994年夏天京城潘家園裡大量出現一批北魏陶俑,頓時引起了國家文化部門的注意。北魏陶俑出土量極少,國家文物局與幾家國家級博物館迅速撥出專款進行搶救性收購,同時這也引起市場強烈反應,吸引了全國收藏家跟風熱情搶購。
按照道理,盜墓出土一批文物是有限的,越多人搶購,越賣越少,自然剩餘文物的價格就會節節攀升。但是這次事情不對勁,如此稀少的陶俑好像永遠都買不完,在搶購了半年之後,陶俑價格不升反降了!這下整個市場全部亂套了,文物部門組織了專案組進行調查,原來這批所謂的北魏陶俑,其實是孟津的一群農民仿造,很大一部分就是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