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臉!”
張明繞繞頭,嘿嘿笑道:“那還是您指點的好。”他沒有說教的好,是因為知道鄭會長這種老人非常講究傳統,雖然可以天天帶著他做鑑定跑場子什麼的,但是一日不正式收他為徒,張明就一日不可以喊他師傅。
接下來張明彙報了近期工作,下週就要去荊州考古了,鄭會長也給出自己的一些建議,兩人相談甚歡,考慮到鄭會長剛剛做完手術,張明及時告辭。
江城大學考古隊計劃是週日下午一點集體出發,荊州博物館派來一輛依維柯,將徐教授師生和必要的裝置一起帶走。本來張明想開奧迪q7的,但是考古隊有制度,不能擅自脫離隊伍獨自行動,必須統一聽指揮,所以也只能擠在這輛車裡。
江城堵車厲害,等到荊州已經下午五點了,下車就是直接加入飯局,晚上就安排在市政府招待所,李濤和張明住同一房間。
現在這兩人關係比以前好多了,李濤除了在感情上面看不開之外,其他方面還湊合,一旦涉及到感情問題,整個人智商就下降一大截,其餘正常時間倒是很聰明的。比如他就對江城的博物館和文化局做過系統的研究,誰誰誰是領導,長什麼樣,工作經歷,博物館每年招哪些崗位,一般什麼人可以進,反正類似和今後就業相關的東西都有一定的研究。
兩人各自躺在床上閒聊,李濤突然問道:“張明,既然你這麼有錢,還有一些和考古完全沾不上邊的事業都很成功,為什麼要來讀考古啊?”
張明一想是啊,自己最初是因為學歷只有高中,想混個高一點的文憑,這樣才配得上馬玲玲或者方蓉,後來因為接觸到古玩鑑定,自己知識匱乏有限,才想著系統學習古玩鑑賞。鄭會長他們不收徒,自己家裡沒有做古玩生意的長輩,所以就這麼機緣巧合被王老師推薦到江城大學讀考古系研究生,不過最適合的應該是讀古玩鑑定系,可惜學校不開這門課啊。
笑了一笑說道:“機緣巧合吧。你呢?你為什麼要讀考古?”
李濤出神的看著天花板:“我從小的夢想就是考古,不過家裡一直反對,說這個專業沒前途。不過我當時準備填的是北大考古系,看在北大的面子上,家裡同意了。最後分數不夠,西北大學的考古系也不夠分,所以只能讀江城大學了。”
中國最好的考古專業就在西北大學和北大,張明有興趣的問道:“那讀了考古系出來一般做什麼工作呢?”
李濤來了精神,他想這個想的最多,說道:“可以讀博留校,也可以進各大博物館,厲害一點的去故宮做研究,喜歡野外的可以參加科考隊,不過一般還是有關係的最好,要不然畢業幾年還沒機會下鏟子,天天研究切片。當然實在不行混不下去了就去考公務員,或者是寫《盜墓筆記》。”
張明哈哈大笑:“那感情好,我現在就想著去八嶺山倒鬥了!”
從確定下考古隊員名單後,徐小婉已經開始做準備,收集了一個星期的資料,裝訂了三大本,荊州博物館這邊也有一套詳盡的資料傳了過來,整個八嶺山公墓群分佈圖以及涉事的347號墓葬已經在地圖上標記出,根據初步估計應該是一座小型墓地。
第二天一早車隊就出發了,很快就來到目的地,現場佈置指揮室,各人員按照職責準備裝置,一切井井有條。
張明是第一次參加活動,給他分了一個最簡單的事,就是協助徐小婉。李濤負責攝影和測繪,徐小婉做資料錄入,其餘的體力活則是博物館工作人員做。
看見群山之間的平地農田中就這麼挖起了大洞,張明心中有些興奮,在徐小婉身邊轉來轉去。
徐教授在和博物館技術人員商量尋找墓口,透過鑽探取樣,獲得了層位關係,但是打出多根鑽管後還是沒能確定下來墓葬的確切周邊範圍,徐教授眉頭皺了起來。
本來憑經驗,根據資料所看,就是個微型墓葬。但是現場反饋不對勁,看起來這個墓葬不會那麼簡單。
用了一個小時打鑽管估算範圍,估算出大約有十五至二十個平方,徐教授眼睛放光,這麼大的墓地可以算成中型墓葬了。
確定好位置後就開始動工挖土,根據鑽管傳來的資訊,墓葬應該在地下六七米處,博物館工作人員按照計劃向下挖掘,李濤在一旁記錄翻出來的填土成分,張明和徐小婉則尋找夾雜在土中是否有其他物件。
很快就挖到了墓口,張明看見黑黝黝的洞口就激動了,想要下去一探究竟,可是徐教授沒說話,誰也不敢先進去。
徐教授站在一旁說到:“楚墓一般以白膏泥填塞,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