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呵呵
==========================
王老師提出這些要求之後,鄭會長臉色就不好看了。今天的鑑寶交流會,有高手在,鄭會長就沒打算拿出那些假冒東西。王老師突然提出自帶古玩參加鑑寶,其中還有一件是贗品,雖然說的好聽,實際上也是一個下馬威,就是說我是知道你們帶來的有真有假,想騙騙我們這邊也沒那麼容易,我也帶一件假的來,大家都拿出來比試比試,看不看得出各憑本事,如果你認慫了,全部拿出真貨,那就當我什麼都沒說。
這衝到你家來,揮著手隨時準備打你臉,換誰也受不了啊!鄭會長一行人,聽出來味道的人臉上都沒好臉色,像張明王總這些圈外人,卻是聽的一頭霧水,張明還樂了,心想這不就是有獎比賽嗎?
鄭會長好涵養,忍住氣說道:“古玩界假貨贗品太多,風氣不好,我們應該共同抵制,打擊這份囂張邪氣!王老師您就拿出來吧,讓我們大家都瞧瞧,說不定可能聽說過一二。”說完對嘉寶拍賣公司的彭總一個暗示。彭總心領神會,那三件高仿贗品,兩件都是他帶來的,另外一件是鄭會長所有,鄭會長自然是暗示他不要拿出,別輕舉妄動。
接下來,眾人轉戰到一間小型會議室,相互謙讓著坐下後,鑑寶交流會算是正式開始了。首先從鄭會長他們開始,第一件由省書法協會的劉老提供。
劉老不慌不忙在桌上展開一副裝裱好的對聯,上書“小院月華清似水,春江帆影大如山”,落款為“孑民蔡元培”,加蓋了兩枚印章。
對聯展開後,劉老得意地站在一邊讓大家欣賞。這幅對聯在書法上並無太多優點,作者蔡元培先生是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擔任了六年北大校長,革新北大開創了學術和自由之風。在教育方面,蔡元培先生被開國領袖**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作為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其實他在書法上並不出眾,這幅對聯是劉老機緣巧合之下收藏而得,品相幾乎完美,在某些人眼中屬於不可多得的精品!
乍一看落款,張明看成了“刁民蔡元培”,差點笑出聲來。這就是見識少沒文化的可怕之處了,蔡元培字鶴卿,號孑民,還好張明聽說過蔡元培這個名字,猶豫了一下才沒當場笑出聲來。對於他來說,這兩行字寫的甚是工整,頗有氣勢,但是好在哪裡,卻根本不知如何鑑賞,只能站在邊上看著其他人的表現,現場學習。
“啊,原來是蔡先生的大作!”王老師讚歎道:“想當年在北大,我也曾被蔡先生的精神感動激勵,他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思想孤身整頓北大**,廣延積學聘請新思想的教員,也解放了北大學員的官僚劣根性,這才有得後來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北大學風,成就了一所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新北大!作為曾經的北大學子,此時看到蔡元培先生的大作,在下只能深表敬意!”
原來王老師是從北大畢業,難怪知識淵博口才了得,所有人都靜靜聽著王老師的感慨,不知他會對北大校長做出怎樣的評價。
王老師說完,拿出一副手套戴上,拿著放大鏡湊了過去,仔細檢查起對聯來,小心翼翼的樣子甚為慎重。
鑑定書畫真假,首先來說就是必須知道書畫作品本身的時代氣息和作者的個人風格,這樣鑑定者心中有譜,才能初步判斷是否由本人所作而非後人作假。
對這幅對聯來說,蔡元培先生的字跡和風格,王老師多多少少還是知道一些,在初步檢查過後,應該沒有太大問題。書畫作假大多是將無款畫改成有款畫,時代晚的改成時代早的,小名氣的改成大名氣的,蔡元培先生的書法並無太大名氣,在這方面作假有些不值。
看完字型風格之後,接下來就是看裝裱和紙張了。這幅對聯是民國時期所作,裝裱也是近代手法,在包首軸頭上也並無特色,看的王老師直搖頭,很顯然收藏者在初次裝裱時沒有重視,可能就是直接交給普通工匠完成的。
最後看看印章,印章有兩枚,分別是“臣蔡元培”和“壬辰翰林”。蔡元培先生是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得舉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年)殿試中得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這兩枚印章來歷清楚,出現在多處蔡元培先生筆墨和自傳中,沒有什麼太大疑問,應該確定真品無疑。
王老師笑著向大家一一解釋,一旁劉老也是含笑不語,蔡元培先生的真跡流傳下來不多,屬於小眾範圍,卻非常符合劉老的審美觀,王老師更是喜愛有加。其餘眾人聽到王老師言語中對蔡元培先生各種褒獎贊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