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讀者,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吳可尋乃是時空穿梭的現代人,拜入張三丰門下,尤喜到處搜刮秘籍神兵。當然這點除了本書讀者,小說中地任何人都是不知道地,這段掐了不播),因為尊敬張三丰,總是自稱天下武功第二。
在其武功大成之前,主要就是依靠到處蒐集秘籍博採重加之長,終成繼張三丰之後又一代武林神話。
要說在明初時代什麼武功最強,招式自然是悟通無招境界之後的張三丰所創,可內功就不是僅憑數年推想就可以憑空而來的了。
當其時,易筋洗髓經仍在少林,葵花寶典深藏元宮密處,九陰真經在倚天劍中落在了汝陽王之手,九陽神功處在崑崙山不知名山谷之中,而乾坤大挪移這一運力法門之中的精粹,還孤孤單單的停留在明教光明頂密道中陽頂天的屍首之下,而殺傷力陰損的玄冥神掌卻也只能算是二流絕學了。
即便是繼承了張三丰無招境界的吳可尋吳八俠,仍然知道至少還有一樣武功雖然不以殺傷力之強著稱,但要說到速度,卻可當天下第一武學,相比起來什麼天下輕功第一的古墓派根本就是不值一提。那就是號稱天下第一的東方不敗所練的葵花寶典。
正是為了找出元宮中隱藏的這本葵花寶典以絕後患,吳可尋花了太多的時間,甚至要比偷倚天劍,偷黑玉斷續膏,偷大力金剛指秘籍多得多的時間終於導致沒來得及阻止張無忌中玄冥掌(ps:小說讀者通病,看上癮了忘記吃飯)。
要說倚天中什麼秘籍最難找,除了已經失傳的逍遙派武學,其實反倒不是沒出現過的葵花寶典,而正是那倚天中大放異彩的秘籍九陽神功。
試想那九陽神功前人只傳下了經在油中寥寥幾個字,即便是通讀小說的現代人也就知道個崑崙山某山谷,要不是張無忌狗屎運到了天都收復不了的地步,九陽神功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面世。
可這一切都難不倒通讀玄幻小說的高人。
張三丰吳可尋兩手準備分頭努力,兩代絕頂高手一位完全不顧面子折節苦求,峨嵋倒好畢竟跟武當是姻親關係。那少林卻自恃甚高,仗著有渡字輩三大高手金剛伏魔圈聯手可以抗衡張三丰,又有上千武僧可組數個一百零八羅漢陣,加上張三丰前輩高手性格隨和,硬是撥了面子,最終種下滅門慘禍,被吳可尋化名屠戮一空。當然,如果他們知道張三丰已經再現當年天龍寺六脈神劍,加上獨孤心法無招境界三招就可以秒殺三位渡字輩高手,給個天作膽,少林也不敢造次阿。
且不說張三丰在少林毫無收穫憋了一肚子火,單說吳可尋也是茫然無措,崑崙山跑了數天,即使以吳可尋的輕功漫無目的的尋找仍是不可思議之事,這日終讓他憋出來一個奇思妙想。
現代人都知道,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環境,而對地理環境的瞭解在當時又有何人能與劉伯溫相提並論?當吳可尋趕到青田之時,正巧從歹人手中救了劉伯溫性命。想那劉伯溫自是思路清明之人,遭逢大變,痛定思痛,最終拜吳可尋為師成為了一代文武全才。吳可尋,劉伯溫兩師徒尋龍勘穴歷時數月才終於在金水相旺之地找到了那身上有經的猿猴。日後,少林被滅,少不得也有劉伯溫在背後為其師出謀劃策痛陳利害。
話說指標停在劉伯溫名字之上,武當派頓時一片啞然,眾人所知之中,劉伯溫乃是一屆文人,雖然不成想竟然是武當派的前輩高人,可這武功能強到哪裡去?當年一代軍師深得明教教主張無忌信任,不說言聽計從,每言分量之重卻也不做第二人想,原來竟然二人份屬同門,這又遠超眾人想象了,真是一大歷史懸案。
可這劉伯溫有限的記載中並未出手過一次,因此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其還是一個純粹的文人形象。眾多武當弟子中,一片唉聲嘆氣之聲連綿不絕,甚至就連宋遠橋都是心下黯然,深覺可惜。武當派這次大出風頭卻沒有足夠的後續實力的話,終究也就是曇花一現罷了,甚至可能將多年名聲走到低谷。
然而令眾人極其意外的是,系統的提示聲初次響起在眾人的耳中:“系統出現重大bug,按照資歷輩分設定,此人為武當三代弟子,可根據競技體育的公平公正精神,此角色武功過強,已經不符合三代弟子身份,現擢升為武當習文長老,列為二代弟子。”
只看輪盤上劉伯溫的名字閃了幾閃,終於消失於其上,如此變故,驚碎了一地眼鏡。
輪盤再次轉動,終於緩緩地停在了三代普通弟子之上。
吳可尋衝著周圍抱了抱拳,身影轉淡,漸漸消失,下線了。連戰四十餘場,即使不累也是要總結一下經驗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