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美國急切地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當然不是為了對付朝鮮或恐怖襲擊,它的目標是俄羅斯,在部分程度上,也是對付核能力遠低於俄羅斯的中國。正如49位將軍在2004年致總統的信中所說,美國已經擁有綽綽有餘的核彈頭,足以摧毀“無賴”國家或奧沙馬·本·拉登的一千個導彈掩體或發射井。
2006年3月,兩位軍事分析家基爾·利伯和達里爾·普雷斯在頗有影響的紐約對外關係理事會《外交》雜誌中寫道:“如果美國的核現代化目標真的是對付無賴國家或恐怖分子,那麼美國的核部隊根本不需要W76現代化計劃中額外包含的上千枚鑽地彈頭。換句話說,當前和未來的美國核力量,實際上是為了對俄羅斯或中國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以解除這兩個國家的武裝。”
兩位軍事分析家的結論是:“今天,近50年來第一次,美國處於取得核主導地位的邊緣。可能很快,美國就能夠在首次打擊中摧毀俄羅斯和中國的遠端核武器庫。核力量對比的這個驚人變化,源自美國核系統的一系列升級、俄羅斯核武庫的急劇下降和中國核力量現代化步伐的凍結。除非華盛頓改變政策,或者莫斯科和北京採取行動增加其核力量的規模和戒備等級,否則俄羅斯和中國以及整個世界,都將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生活在美國的核陰影裡。”
有關五角大樓新近挑釁性的導彈防禦部署計劃,利伯和普雷斯補充說:“美國可能會部署的這種導彈防禦系統,其價值主要體現在進攻上,而不是防禦,是美國首次核打擊能力的補充,而不是單獨存在的導彈防禦系統。如果美國對俄羅斯(或中國)發動核打擊,被打擊的國家僅能保住為數不多的核武器,甚至可能一枚都剩不下。到了那個時候,即使作用相對有限或沒什麼效能的反導系統,也足以應對任何報復性打擊……”�
這就是華盛頓的“歐亞大陸大博弈”的真正議程。自然,打個比方說,在美國不可逆轉地捏緊俄羅斯的脖子之前就說這麼明白,可能會有把華盛頓的手腳束縛住的風險,因此美國國務院以及國防部長蓋茨試圖用玩笑來淡化俄國人在慕尼黑的講話,讓這些話看上去像是普京狂亂的猜想。
第七章 華盛頓的核困惑(5)
全方位主導
為更好地理解過去10年或更長時間美國軍事能力投送劇增所帶來的巨大危險,有必要了解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軍事態勢和軍事基地設施所發生的重大變化,在這個總體背景下再來看挑釁性的導彈防禦計劃。
美國官方軍事戰略是五角大樓確定的全方位主導思想,彈道導彈防禦是其中的關鍵部分。
根據五角大樓的官方宣告,全方位主導的意思是“當今使用軍事力量的總體概念,為未來聯合作戰行動提供構想。為達成全方位主導,需要將美國武裝力量的轉型聚焦於那些可以提高聯合部隊在各種型別的軍事行動中取勝的關鍵能力。全方位主導需要聯合軍事能力、作戰概念、功能性概念和關鍵的、適應多樣化的條件和目標的力量倍增因素”。
“全方位主導要求將軍事行動與其他政府機構的行動整合為一體,注重與聯盟和其他夥伴的相容性。” �
全方位包括整個陸地和空間,甚至包括網路空間。五角大樓表示,重點領域包括:“從公共領域實施作戰:空間、公海、天空和網路空間”。
註釋
� Robert M� Bowman; USAF Lt� Col (ret�); The ABM Treaty: Dead or Alive?; in �rmbowman�/ssn/ABMTreaty2�htm�
� Jack Hitt; Battlefield Space;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August 5; 2001; p�30ff�
�Ian Traynor;US in talks over biggest missile defence site in Europe;Warsaw;July13;2004;The Guardian�
�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D�C� website; Radek Sikorski; on their official website; //�aei�org/scholars/schola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