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過來指控伊拉克在科威特境內打井採油,使科威特油田儲量蒙受損失。科威特還指出,它與伊拉克之間120公里長的陸地邊界有一段盛產石油的沙漠地帶迄今未劃定邊界。事實上,這段沙漠上的油田呈鍋底形,底部正好在科威特境內,加之科威特採油技術裝置先進,因此,伊拉克感到科威特得了便宜而使伊拉克吃虧。對於領土糾紛問題,科威特要求阿盟組成一個仲裁委員會,根據科威特與伊拉克間現有的條約和有關檔案劃定兩國邊界。
第三,兩國就債務問題產生爭議。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欠外債約700億美元。當時,海灣阿拉伯產油國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財政援助和貸款,其中科威特提供150億美元,既有贈款,也有貸款。伊拉克提出,當年它與伊朗作戰是保衛阿拉伯民族,因此應正式免除兩伊戰爭期間它欠科威特等阿拉伯國家的債務。科威特認為它在兩伊戰爭期間一直慷慨無私地援助伊拉克,但是伊拉克未經協商,單方面提出將所有債務一風吹是難以接受的。
伊拉克和科威特爭端逐步從外交戰、新聞戰向軍事衝突方面演化。事態在急劇變化,美國做出了直接介入的姿態。正當全世界以焦慮的心情注視事態發展、阿拉伯國家竭盡全力斡旋時,伊拉克最終還是武裝吞併了科威特,並宣佈科威特是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在國際社會和阿拉伯世界引起強烈反響。就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當天,聯合國安理會應科威特政府的要求舉行緊急會議,透過安理會第660號決議。該項決議譴責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認為這一事件破壞了國際和平與安全;要求伊拉克立即無條件地將其入侵科威特領土的全部軍隊撤至入侵前的位置;呼籲伊拉克與科威特兩國立即舉行談判解決爭端。
同日,###會議組織秘書長艾哈邁德?阿比德發表宣告,要求伊拉克軍隊撤回到國際公認邊界的伊拉克一側,呼籲伊拉克與科威特透過對話,以理智和剋制的態度解決爭端。南斯拉夫聯邦外交部長隆查爾在貝爾格萊德就此事件召開不結盟國家駐南斯拉夫使節緊急會議,會議對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表示深感不安,指出把這種行動作為解決爭端的辦法是不能接受的。
伊拉克對國際社會的這些反應未予置理。8月4日,伊拉克電臺宣佈成立“自由科威特臨時政府”,該“臨時政府”由9人組成,由侯賽因?阿里任總理。許多通訊社報道說,侯賽因?阿里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在科威特的別動隊。
8月6日,聯合國安理會再次舉行會議,透過安理會第661號決議。該項決議要求所有國家立即停止進口伊拉克或科威特的一切商品和產品;停止向伊拉克和科威特出口一切商品和產品,包括武器和其他軍用裝置;不向伊拉克提供任何資金和任何其他財政及經濟資源;籲請各國保護科威特合法政權及其機構的資產;對伊拉克在科威特扶植的政權不予承認。
儘管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接連透過兩項決議,但事態仍在繼續發展。8月7日,伊拉克電視臺宣讀了“自由科威特臨時政府”的一項宣告稱,“臨時政府”決定廢除科威特君主國,宣佈成立“共和國”。同日,薩達姆總統發表講話稱,“科威特好比是伊拉克這棵大樹上分出的一根枝杈”。8日,伊拉克宣佈,伊拉克與科威特合併,組成“統一的國家”。擔任“自由科威特臨時政府”總理僅4天的侯賽因?阿里被任命為“統一國家”的副總理,其他8人被任命為部長級總統顧問。
8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拉克兼併科威特問題召開會議,一致透過第662號決議,宣佈伊拉克無論以何種方式、何種藉口吞併科威特,均不具法律效力,都是無效的;呼籲所有國家和國際組織拒絕承認這一吞併,不要從事任何可能造成間接承認這一吞併的活動和交往;再次要求伊拉克立即、無條件地從科威特撤軍,恢復這個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
薩達姆鐵了心,就是不撤!
與此同時,很多國家領導人發表談話,許多國家政府發表宣告,輿論界發表評論,對伊拉克入侵和兼併科威特進行譴責或表示遺憾;主張不以武力手段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要求伊拉克撤軍;尊重並支援科威特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呼籲伊拉克與科威特透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支援聯合國安理會就該問題作出的各項決議。一些國家指出,希望伊拉克在聯合國和阿盟範圍內解決與科威特的爭端問題;希望所有有關國家保持克制,避免事態擴大化和複雜化,以利海灣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伊拉克入侵和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