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文寫作了近百萬字,其中包括兩本書,七封給中國青年的公開信,我的部落格,還有數千個“開復學生網”的帖子。在這八年的時間裡,我從一個遠離教職多年的人,一躍而成為了眾多青年學生口中的“開復老師”;我從一個不懂教育的外行,變成了一個在2004年完成一份長達百頁的《在中國創立一所世界級非營利私立大學》的規劃書的“關注教育事業的熱心人”……
自序(2)
是什麼造成了我的這些改變呢?
* 是責任感——我在中國看到了許多有潛力的青年沒有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我看到了很多有潛力的企業沒有獲得應有的成功,我也看到了很多高校和父母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方式。我希望能把我自己在世界一流的學府、世界一流的企業所看到的和所學到的,用中國人易於理解、易於吸收的方式表達出來,幫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 是使命感——我出生於熱愛中國的家庭,受教於進步的美國學校,我是一個跨越中西文化的代表。我曾教導過勤奮的中國學生和積極的美國學生,我看到了一個結合中外優勢的絕佳機會。作為充分體驗西方文化的炎黃子孫,我願意做一個指路人,幫助中國青年遠離困惑,步入卓越,我也願意根據我自己在指導青年學生的過程中所積累的方法和經驗,為其他致力於發展中國教育事業的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鑑和幫助。
* 是感情——在和中國青年交流的過程,我感到的不只是責任、機會和潛力,我感到了廣大青年學生無比的真誠。無論是開復學生網的志願者,還是每次演講時圍繞在我身邊的學子,無論是南大學生送我的“兩百封信”,還是中財學子送我的“剪貼簿”,無論是青島、哈爾濱學生的聯名簽字活動,還是在武大、安徽大學、西電聆聽我演講的數萬名學生,他們的真誠最讓我感動,也讓我更願意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關注他們成長的事業中去。
中國的青年,希望這本書能伴你同行,幫助你用堅定的步伐和無限的激情走向屬於你自己的美好未來。
中國的企業,希望這本書能為你帶來靈感和信心,幫助你的企業在國際化的大舞臺上從容應對,決勝千里。
中國的高校,希望這本書為你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建議,幫助你在建設世界一流學府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中國的家長,希望這本書給你帶來啟迪和智慧,幫助你培養出21世紀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這本書的版稅所得,我將全額投入“開復學生網”()的開發與維護。我希望能把“開復學生網”辦成“中國青年成長離不開的互助平臺”。希望本書的讀者都能來這個網站看一看,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成為該網站的志願者,在自己學習和成長的同時,也抽出時間為他人提供有益的幫助。
最後,感謝王詠剛、周虹、黃勇、黎松在本書選題、整理、編校和出版過程中所做的貢獻;感謝中央電視臺、山東教育電視臺等電視媒體允許我在本書中發表相關電視訪談節目的實錄文字;感謝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允許我在本書中收錄其舉辦的“世界領袖論壇”中的談話內容;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和孩子——她們不但支援我對教育、對學生的付出,甚至還參與和幫助我的工作——因為有了她們的支援,我才能在為公司辛勞工作之餘,仍可以抽出足夠的時間來撰寫相關的文章和書稿。
2006年9月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給中國學生的第一封信:從誠信談起(1)
引言
2000年,我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時,一位來自名牌大學的同學問我:“開復博士,我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樣成功。根據我的理解,成功就是管人,管人這件事很過癮。那麼,我該怎麼做才能走上管理者的崗位呢?”
很顯然,這位同學誤解了成功的真諦。在與中國大學生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這種對成功的誤解竟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許多同學都會不自覺地在成功與“有財富”、“有地位”或是“做領導”、“做管理”之間劃上等號。歸根結底,這種現象反映了中國學生在價值取向上的一種迷茫,他們在多元化社會和多種價值觀的衝擊下喪失了自己獨立的判斷力,並逐漸背離了正確的價值觀。
看到這樣的情形,我內心非常焦慮。其實,真正的成功並不是簡單地複製別人的成功之路,也不是盲目地追隨某種社會風潮。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須首先做一個誠信為先的好人,並需要付出足夠多的努力,在不斷學習和不斷與人交流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可是,我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