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別快——尤其是在做市場調查方面相當困難,而且耗時長久,很有可能在得到調查結果後開始做產品時,就已經被競爭對手遠遠地拋在了後面。
Google利用了網際網路實時的特性,把整個網際網路當作了自己的實驗室。工程師們有了新的創意,就立即動手實現產品的最初版本,然後將它放在Google實驗室裡接受使用者的試用;就在第一批使用者試用產品的同時,使用者的下載和使用頻率就可以幫助公司判斷什麼產品是使用者喜愛的;使用者對產品的感受和建議已經透過網路源源不斷地反饋到工程師那裡;工程師總是能利用實時獲取的資訊修正或升級產品,讓實驗室中的產品儘快成熟;而Google則會根據使用者的反饋決定哪些產品可以從實驗室中“畢業”。如果大家不能決定產品是否應該具有某個功能,按照以往的做法,往往需要專門的人力來做市場調查或者對目標使用者進行訪問,這樣做起碼需要花費一個月或者更久的時間才能得到結論。而在Google,那些天才的工程師只用兩三天時間將新功能先做出來,並在一半的伺服器上提供這個功能,而另一半不提供,最終根據使用者的試用和反饋結果來決定要不要納入該項功能,這就大大縮短了做出決定花費的時間,而且結論還非常準確。
Google的成功之道(6)
在Google,我們可能同時開展很多專案,在網上放上很多產品,但這並不是因為公司的資金充足,可以浪費,才這樣做。其實很多這樣的專案都只是一個嘗試,並不一定是公司以後的發展目標,之所以在不確定時就放到網上,就是因為公司認識到以這種方式得到使用者回饋的週期比做一個市場調查或者目標使用者訪問要快得多。不盲目做市場調查,而是利用現有的網路資源,將市場和技術結合起來,實時地得到市場回饋,這是非常符合市場規律的做法。
使用者優先
很多軟體企業都遵循使用者優先的準則,但“使用者”這個詞在Google公司又多了一層含義。有人批評Google是技術主導而非使用者優先,這是一個誤解,因為?Google的產品都是面對網際網路使用者的,而Google的員工其實也是網際網路的使用者,也就是說,工程師們在研發產品的同時,也能夠以終端使用者的身份審視和評價產品,所以由他們來做就是使用者主導。Google所有的產品都以網際網路為平臺推出,實時地得到使用者的反饋,實時地得到使用者下載和使用產品的統計資料,並實時地根據這些反饋和資料修改或升級公司的服務或軟體。
這樣一來,Google絕大多數產品的研發過程都會有終端使用者直接和全程的參與:在產品設計階段,終端使用者的需求可以毫無障礙地反映到研發小組;在開發階段,處於迭代週期中的軟體產品不停地接受著終端使用者的測試;在產品穩定和釋出階段,來自公司內部的工程師和來自全世界的使用者共同組成了高效的測試團隊。經過了“工程師創新,使用者投票”的過程生產出來的產品自然會在使用者滿意度方面取得優異的成績。
雖然Google公司採用了以工程師為主導的研發機制,但是其產品創新利用了網際網路的特性,使終端使用者從始至終參與其中,所以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創新。
Google堅持“使用者優先”的原則還體現在公司實施的專案上。Google開發產品的依據是“這個產品是否對使用者有用”,而不是“這個產品是否能讓公司賺錢”。例如,Google大力推行的圖書搜尋專案,這個專案耗資巨大。而且因為對終端使用者免費,公司短期內沒有得到回報的機會。如果是其他以贏利為主要目的的公司,可能就會把人員放在更有回報的專案上,或者把經費花在僱傭更多的業務員,而不是工程師上。但是Google認為,這個專案可以幫助使用者找到任何一本書,無論這本書以前是否有電子版,是否在網際網路上,並且不必知道書名或作者名,只要用書裡的任何一個詞進行查詢就可以了,這是使用者需要的,因此我們將繼續做下去。
使命清晰
微軟公司在三十年前的企業使命是“讓每個辦公桌上都有一臺PC”,因此在十多年前把四個成功的產品合併成Office套裝產品,來推動這個使命的實現,最終獲得了很高的市場佔有率;福特公司設計一款新車時,為了實現自己在成立之初就設定的企業使命——“讓每個普通美國人都能買得起一輛汽車,以享受美麗的生活”,放棄更強調汽車的效能的設計,採用另一種更強調汽車的廉價與舒適的設計,最終成為汽車行業中的巨擘。跟這些最成功的企業一樣,Goog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