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之前,在中國境內建造一座分流水壩,使受到汙染的江水繞開哈巴羅夫斯克市水源地。中國政府對俄方的要求給予了認真考慮。
12月5日上午,我與黑龍江省委書記宋法棠和省長張左己同志,就築壩工程施工建設及其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商討,就實施汙染物削減工程的目的、意義進行了交流,基本達成共識。第二天,組織相關專家趕赴遠離佳木斯市500多公里的撫遠水道擬築壩址現場進行實地踏查,研究修築攔水壩事宜,分析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
12月7日,我又與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就修築攔水壩事宜交換了意見並達成共識。黑龍江省副省長劉學良連夜在同江召開由省、市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及解放軍某部指揮員參加的會議,成立了協作領導小組,部署了各項開工準備工作,就施工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了協調。
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按照國務院領導關於減汙、治汙工程必須堅持不得造成二次環境破壞與汙染、不得造成人員傷亡等原則要求,監測防治組決定重點組織實施撫遠水道導流堰工程、吉化爆炸現場的汙染控制與清理工程兩項措施,努力將汙染危害降到最低。
撫遠水道導流堰工程於12月16日正式啟動。在零下30多攝氏度極端惡劣的施工條件下,黑龍江省省長張左己,副省長申立國、劉學良和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親臨築堰現場指揮,先後動員了6300多名幹部群眾、1500多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調集了佳木斯、鶴崗、雙鴨山、雞西、農墾等地2124臺(套)施工機械與運輸裝置投入工程建設。廣大施工人員克服了流量急劇加大、水位上漲、沖刷劇烈、空間制約以及施工時間緊、工程量大、物資不足等諸多困難,於21日12時在汙水團到達前四小時將分流水壩勝利合龍,為俄方哈巴羅夫斯克市70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冬季節,在高水位、大流量條件下,以砂料築堰,單向推進,非合理工期施工併成功實施江河截流,這在水利建設史上從未有過,創造了水利建設史上的奇蹟。
12月19日召開的佳木斯市政府、市政協及各界群眾代表座談會上,參會人員踴躍發言,對中央和各級政府水汙染的處置措施表示支援,對奪取汙染防控勝利充滿信心,也對評估汙染造成的影響、修復生態環境等提出了諸多有益的意見和建議。
事件的處理,離不開地方黨委、政府及群眾的大力協同,也離不開國務院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援和密切配合。
12月3日,國務院副秘書長汪洋、尤權以及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外交部部長助理李輝等有關負責同志陪同華建敏同志來到國家環保總局,研究松花江流域水汙染事件有關工作。
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同志為此主持召開了緊急會議,水利部副部長、國家防總秘書長鄂竟平三次專程赴黑龍江省現場指導松花江防汙防凌工作;建設部領導同志召集有關司局負責人和國內知名專家研究飲用水安全措施;農業部專門成立了由分管副部長任組長的處置工作組,防控農業和農產品汙染;為落實資金,財政部的同志也是千方百計,積極努力,給予大力支援,甚至動用了總理應急基金。
各級政府:明確任務,積極行動(2)
在重大事件面前,體現出了共和國部長們高度的政治覺悟、責任心和大局觀。水利部汪恕誠部長表示,水利部要顧全大局,環保總局說怎麼幹就怎麼幹。農業部部長杜青林同志,在環保總局提出希望農業部在漁業環境安全方面提供支援時,親自打電話安排,當天就派出了工作組。科技部徐冠華部長,及時安排松花江水汙染防控研究專案,在科技專案組織與方案設計中,接受環保總局的建議,主動修改了原計劃,統一了松花江生態效應評估的重大課題研究。
松花江重大水環境汙染事件之所以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妥善處理和解決,是黑龍江、吉林各級黨委、政府以及武警官兵、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國務院相關部門通力協作的結果。正是各界力量團結協作、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合力攻堅,才確保了防控鬥爭的最終勝利。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訓不久遠
近代世界經濟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人類環境保護的教訓史。始於18世紀中葉的西方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經濟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在創造出無與倫比的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間,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