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頁)
享受制造我的過程嗎?我不想深入去研究關於這個病或者有關人性,甚至是價值觀、世界觀方面的問題,我只是簡單的記述這麼一件事,並不是道德觀察或者說控訴社會……
我最早本想將這個放在筆記的第一篇,但思來想去未免太沉重了些,也和我對老付說這個故事的時間合不上扣,於是便還是按照時間順序放在了這個地方,希望這種“沉重”沒有給人引來其他不悅。
'唐墩奇聞筆記柒'——'天涯記'
提示:在讀這篇筆記的時候,我相信有大多數人會看得糊塗,因為根據我的回憶整理筆記的時候,我自己都有些頭暈,我準備好了一張簡單的平面圖在後面,可以對照閱讀。
第一節 關於避雲洞
船山是J市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得名是因為整座山就是一艘船的形狀,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一個佛教與道教並存的地方,而且建築風格很怪異,從正門開始的建築完全是道教風格,到了半山腰主殿的時候又全是佛教建築,並且在主殿旁還有一間偏殿,裡面放著現在已經成為了國家重點文物的“九天玄藏”,這是船山的其中一個特色,另外一個便是船山頂上的兩座孤峰,每一座孤峰上都建有一座小廟,一座為道教的,一座為佛教的,並且孤峰和主峰之間除了用鐵鏈之外,沒有其他方法可以過去,所以在兩座小孤峰上建起小廟是一件及其困難的事,到現在還沒有研究出來當時用的什麼樣的方法將兩座孤峰上建上房子的,而且當地的縣誌所留下的資料記載都只是清末開始的,清末之前的資料全都是一些殘缺不全拼湊在一起文獻。
關於在邀請函上提到避雲洞則是船山從清末開始就流傳下來的一個傳說,傳說這是竇子明修煉成仙的地方,但有文獻資料記載中表明此洞可以追溯到唐代鹹通時期,傳說這是當地一位有名的道士在避雲洞內煉丹修仙,但洞的具體位置沒有明確記載,大多都屬猜疑,有說“位於孤峰之下”、有說“日落則隱,日升則現”,但這些仙人傳說並沒有吸引住大多數人的目光,卻是在清乾隆時期白蓮教為反抗當時的清廷在民間收集了大量的珍寶,當時的白蓮教襄陽起義軍轉戰到了蜀內,與蜀內白蓮教起義軍會合,實力頓時劇增,但由於當時白蓮教實力過於分散,都是各自為戰,最後在嘉慶五年的一次馬蹄岡(現J市的某地)戰役中被清兵大敗,兵敗之後,白蓮教便把大部分財物珍寶藏於避雲洞中,又用炸藥將洞口炸塌,掩於草木之中,最後到嘉慶六年,白蓮教起義宣佈徹底失敗。
避雲洞寶藏一說就從那時候開始流傳下來,據傳這洞中所藏的珍寶竟相當於當時清廷半年財政收入,清廷隨後派人到船山四處搜尋,用了整整兩年時間都沒有尋得此洞的具體位置,最後不得以只好放棄Qī。shū。ωǎng。,後來到民國時期蜀內軍閥熊克武也曾派人搜尋此洞,也無功而返,其後的楊森、劉文輝等軍閥都派人前來搜尋過,全部都宣佈失敗。
我和老付出發前往船山的頭一天晚上特地跑到鍾笙處,想問一下他對船山的瞭解以及對避雲洞傳說有什麼說法,鍾笙說對船山的瞭解他不是很多,所知道應該和我差不多,但避雲洞傳說他曾經也和有一部分朋友玩似的研究過(因為大部分學者都認為避雲洞並不存在,畢竟根本沒有留下非常準確的文獻資料記載,或者說有歷史遺留的佐證證明這個洞的存在),他們在部分遺留下來的記載中得出兩個他們的推測:第一就是這個洞實際上並不存在,只是當時白蓮教為了迷惑清王朝的一種手段,讓清王朝認為白蓮教並未斷根,隨時可以依靠這筆寶藏東山再起;第二是這個洞確實存在,可能洞中也存有白蓮教的寶藏,但沒有傳說中那麼巨大,只是一部分而已,不排除其中有大量兵器之類的物件,實際上是白蓮教當時在船山所設的一個祭壇。白蓮教創立於北宋期間,是當時淵於佛教的淨土宗,最早名為白蓮社,在南宋時期後白蓮教變化成為了邪教,甚至有記載稱白蓮教之後的宗旨變化成了妖化民眾以供驅使,在全國各自白蓮教的祭壇不下上千處,但有規模的都以隨戰亂毀壞得差不多,避雲洞很有可能就是白蓮教當時比較大的一個祭壇。
在開車前往J市的路上,老付一直唸叨著避雲洞這三個字,甚至念快了念成了避孕洞,然後說其實我們都誤會古人了,其實根本沒有寶藏,只是但是人口太多,一家就有七八個十來個孩子,吃都吃不飽,又沒有什麼好的避雲措施,結果有人發現女的生育了之後去那個洞裡住那麼一段時間,就不能生育了,所以其實叫避雲洞,只是我們聽岔了。
我說:“老付,這些地名兒、洞名兒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