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歸田”,但蔣不答應,非要逼他們出洋。閻錫山被迫逃到日軍佔領下的大連,馮玉祥則秘密移居靠近陝北蘇區、其老部下宋哲元防區的晉西。
這次“中原大戰”,歷時7個月,雙方動員兵力110萬人以上,耗資5億元,死傷壯丁30萬人,戰火波及20多省。給中國社會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浩劫,並大大削弱了整個國家財力和國防能力。
這期間,地方軍閥混戰也連續不斷,如雲南的唐(繼堯)龍(雲)之戰,貴州的王(家烈)毛(光翔)之戰,四川的二劉(劉湘、劉文輝)之戰,山東的韓(復榘)劉(珍年)之戰等。廣泛的軍閥混戰,給民眾造成深重痛苦和災難。並且,由於半數東北軍離開東三省,滯留關內,還導致東北兵力空虛,造成更嚴重的隱患和危害。
隨後,蔣推薦張學良為中央政治會議委員,其夫人也成了宋慶齡母親的乾女兒。蔣介石親自陪同張學良拜謁中山陵,給張的衛隊訓話。蔣的盛情深深感動了張,他在11月17日的中央黨部紀念週上發誓:學良誓盡精誠,以擁護中央,完成和平統一,雖犧牲生命,亦必完成此志。
至此,蔣介石統一了國民黨內的主要軍事實力派,使他在黨政軍各方面的實力前進了一大步。與此同時,站到中華民國權力最高層的蔣介石還以宋美齡的結婚條件為名,在兩人結婚都已經過去幾年之後,帶頭加入了基督教,把耶穌選擇為自己的救主,為基督教及其背後的美國勢力控制南京政府的最高層做最大的廣告。
但是,金錢、軍權、美女和耶穌的絕對優勢,都不能確保蔣介石在黨員心目中的絕對領袖地位。在11月12日召開的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上,國民黨###胡漢民主張實行一黨治國下的“五院制政體”,以制約獨裁的總統制,他的主張得到大多數黨員支援。陳立夫、陳果夫派往各地的特務彙報說,如果真要民主選舉,蔣只能得到32%左右的選票,而胡卻能得到其餘的68%的選票。
2月28日,蔣介石採納了戴季陶的計謀:以宴請為名,將胡漢民騙到國民黨總部,由士兵將他押送到湯山俱樂部監禁起來。
由於輿論公憤,蔣介石也不再提競選總統的事了,只是在國民會議上透過了《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規定 “國民政府總攬中華民國之治權”,“選舉、罷免、創編、複決四種政權之行使,由國民政府訓導之。” 而國民政府的權力集中於國民政府主席,而這個主席就是蔣介石。【五院體制和總統制之爭,與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復闢帝制、“府院之爭”有相似的深層次政治體制問題。這個問題沒解決好,是中國內亂不休和日軍大舉入侵的重要根源之一。】
第二章 “九一八”·安內攘外·偽“滿洲國”(4)
“剿共”
在蔣系國民黨右派大力進行黨內爭鬥及軍閥內戰的同時,先前被整個國民黨右派血腥鎮壓的中國共產黨人,在1927年於武漢召開的“八七會議”上決定結束陳獨秀領導下的“完全放棄了共產黨的獨立”、“始終沒有當主人的決心”的右傾錯誤——這個路線實際上是遵照共產國際的旨意,確定中國革命“進到一個新階段——土地革命的階段”,和“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總方針,批准了周恩來、毛澤東等分別組織的南昌起義和湘鄂粵贛四省農民秋收暴動計劃。
這兩大暴動都未能成功,但毛澤東卻最終帶著部隊; 在羅霄山脈中段的崇山峻嶺中建立了井岡山根據地。最初,不論是國民黨當局,還是中國共產黨內部,都對“上山”之舉不以為然,國民黨更是稱其為成不了氣候的“山大王”和“赤匪”。但是,經過“三灣改編”後的紅軍,卻由於遠大的政治抱負、良好的紀律和徹底的土地革命運動,以出乎黨內黨外方方面面意料之外的速度發展壯大著紅色根據地。特別是在朱德、陳毅的南昌起義餘部前往會師,建立紅四軍之後,井岡山的工農武裝割據更加興盛。
1928年前後,黨內對毛澤東在井岡山開創的紅軍和農村根據地發展模式進行了爭論。國民黨的新軍閥混戰,使毛澤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學說很快成為既成事實和大趨勢。1928年11月,井岡山經驗被中共中央正式推廣。
就在國民黨內進行軍權爭奪戰之際,湘鄂邊、贛東北、鄂豫皖、左右江、陝甘等地一系列紅色根據地迅猛發展起來。到1930年上半年,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建立了15塊根據地,紅軍人數也迅猛擴大到10萬餘人,初步形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態勢。
1929年10月26日,中東路戰爭期間,共產國際在給設在上海的中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