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意的,子女們不妨婉轉地試著與父母聊起這樣的話題,如果父母願意主動提起,那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況,如果父母親不願意觸及這類話題也沒關係,子女們千萬不要逼問他們到底擁有多少資產,是否預先草擬好遺囑。
用詞婉轉,尊重父母的獨立性
如果你想和父母討論他們的財務問題,你應該怎樣開口呢?我建議不妨從詢問父母是否需要你提供財務上的幫忙開始吧!
畢竟父母辛辛苦苦將我們拉拔長大,也到了該享清福的階段了,你可以藉此機會和他們討論關於退休養老之類的話題,包括他們希望過怎樣的生活、對養老院的看法如何,他們是否有足夠的保險支付長期醫療護理費用等。
在這些話題的基礎上,延續討論其它敏感的話題,就不會引起父母親抗拒的反應,比如生活不能自理時候的對策、當另一半先行離去時的心情調適、他們想如何處置他們的財產,甚至對臨終後的安排有何想法等等。
家庭幸福,財源廣進
你的“幸福指數”有多高?所謂國民的“幸福指數”為平均國民壽命乘以平均生活滿意度。不過,你說愈有錢就會愈幸福嗎?
過去大家都認為,成功有錢是幸福快樂的原因,我卻抱持相反的看法,我認為先有幸福快樂的家庭,比較容易為自己帶來成功和財富。
你一定想象不到吧,原來人是要先自覺幸福,才比較容易邁向成功,賺取財富。也就是說,幸福快樂是成功緻富的因子,而非結果。
當你擁有財富之後,如何同時擁有幸福?我想,要懂得把財富轉換成幸福,這樣財富才有意義。
每個人都想擁有幸福富裕的生活,我主張所謂的“幸福、富裕”,不應僅僅侷限於累積財富而已,在家庭、事業、朋友、健康與金錢當中,各方都要取得平衡,才稱得上“圓滿”。
檢視你的消費習慣
《35歲前要上的33堂理財課》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堯
“跳樓大甩賣”、“全場大出清”、“買一送一”,一波又一波的降價折扣,總是搔得你心頭癢癢,不花錢不過癮嗎?或者一遇到老闆慫恿你:“真的很便宜,不買太可惜”,你就忍不住掏錢出來嗎?小心!在你認為佔了便宜的同時,其實在理財的路上,你的虧才吃大了呢!
我們身處在一個充滿廣告營銷的社會,總是有許多商品資訊無時無刻地提醒你:“快點買下來吧”,似乎唯有透過消費,才能彰顯個人的生命價值與存在意義,有時候,我們花錢買東西不只是為了食衣住行育樂之類的基本開銷,更多的時候,目的在於炫耀、在於凸顯地位。
為什麼價值不菲的世界名牌在東方人的社會賣得特別好?有營銷學家認為,因為東方社會地窄人稠,今天某某人購買印有名牌商標的服飾配件,明天就會被好多人看到,他們買的時候也只是希望在別人的眼中看到自我身價的提升,我想這樣的分析很實在,如果在一望無際的沙漠或者大草原,誰會管你手上提的是不是上萬元的名牌限量包呢!
話說回來,搶便宜也是人之常情,誰不想用最少的金錢,買到最好的貨品?可惜的是我們總是陷入商人的花招中而不自知。你總是陷入消費陷阱嗎?真正的便宜貨哪裡買呢?讓我慢慢告訴你!
消費陷阱一:貪小便宜浪費更多
你一定經常遇到這樣的銷售技巧,“這件衣服真的很便宜,單價70,三件200,不如你買個三件吧?”你在心中盤算了一下:“沒錯,我一次買三件的話,單價最少便宜快5元,當然多買點才划得來”,如果買回去之後你只用到一件,其它兩件都報廢了,那你不是浪費更多嗎?
消費陷阱二:掏空錢包的拿鐵因子
“拿鐵因子”指的是非必要的開銷,星巴克的拿鐵咖啡一杯20多元,每天喝一杯,一年後累積的開銷為將近7000元,如果你把這筆錢省下來,挪作投資理財,長期累積加上覆利的效果,資產就在不知不覺中又增加了!
我想不只是拿鐵,跨行提款手續費一次2元的手續費、一包10元以上的香菸、1元的口香糖、2元的報紙、5元的瓶裝飲料……這些單筆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開銷加起來,就是足以掏空錢包,可怕的“拿鐵因子”。
節省系商品幫你省銀子
《35歲前要上的33堂理財課》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堯
物價高漲、薪資幾乎沒變,通貨膨脹危機隱隱若現,鈔票愈來愈薄,但日子總是要過,該如何量入為出成了當務之急,我發現如果可以善用“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