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4 頁)
半天抬起頭來說,“那個瘋子呢。”
“她不瘋。”
“要不是我替她進了精神病醫院她早就有光榮的履歷表了。我也是替她擔了事兒的人啊。”
“你沒有病。”
“我當然沒有病。直到我殺了蒂奇,全家人都覺得我有病。不好意思啊,蒂奇是你們的乖女兒殺的,跟我沒有任何關係。我還為蒂奇哭了好幾夜呢,但是我還是被當作兇手關了進去。唉,要撇清自己,也是很難的呀。我的人生中就這樣有了漫長的蹲號子經歷——精神病院和監獄很像的。”
“真是難為你了。”
“不難為。記得你欠我情就好。今天我又救你一命。”
“別傷害她。”花膏請求殷沓沓。“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別對她動粗,求你了。”
一個故事,我最愛的是開頭,然後是結尾。殷沓沓倚在門旁,面對著門裡的李言。她不解地說,“我為什麼無法獲得幸福?”
“幸福?那種東西虛無飄渺。你指的是什麼。”
“不知道啊。就是不知道才問的。”
“仔細想想。”
殷沓沓說。
“我想出去。”
李言按捺不住地焦躁。“我要出去。”
“去哪兒?”
“去工作,去外面,去公司……我要出去。讓開,讓我出去。”
“出去幹嘛呢,有什麼你想見到的人嗎。”
“沒有。”
李言想了一會兒,黯然地說。“那你出去幹嘛,豈不是一點意義也沒有。”
“我……”
李言說不出來,於是慢慢又憤怒起來。那垂下的刀也像是獲得了生命力一樣妖異起來散發出血光。
“我想出去。我就是想出去。就算什麼都看不到我也想出去。看不到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我很著急。我必須知道,公司裡開了什麼會,計劃作了什麼調整。我必須知道。在我不在的時候又發生了很多事……而我都不知道。”
“呦,有一個人,她得了網癮症,症狀是不上網刷微博就手閒得發癢,閒得頭疼。她跟你一樣。這種依賴症狀的核心是一樣,就是對資訊的渴求,渴望知道最新的資訊,渴望知道那裡又發生了什麼,一旦不知道就覺得自己被拋棄了,要趕不上了——心理學上稱這種毛病為資訊焦慮症,指出這種病的原因為大腦接受了大量的資訊來不及消化而造成的緊張感。”
殷沓沓看看李言。李言也看看她。“不想知道得網癮症那人是誰嗎,哈?……不過我對於資訊焦慮症倒有別的看法。造成這種毛病的原因不在於資訊的量大量少,而在於情感的不滿足。你知道嗎,資訊本身再多也是處理得完的,關鍵在於是什麼樣的資訊,在於那資訊所包含的情感令你產生的反應。當你得到了許多無用的資訊時,就會變本加厲地去尋找新的資訊——就是說,你是有目地的去找的。”
“我當然是有目地的去找的。我需要知道和我有關的一切。”
“錯了,那不是你的目的。你不需要那些資訊,就算不及時更新,又有什麼關係,並不會耽誤什麼大事——是你沒有在那些資訊裡找到你需要的,所以你下意識地會覺得,再找,再找,所以會不停地重新整理自己和外界的聯絡,就像不停地重新整理微博一樣。不信你可以去問那個人,她在刷出新微博,聽到叮那一聲的時候,心裡的感覺是充實還是空虛。當然是空虛,你們都一樣。”
“哦,為什麼?”
“哦為什麼?”殷沓沓模仿著她說話的口氣,很鄙夷地說,“難道你自己不知道?”
空虛啊。李言撓撓下巴。確實是有一點空虛。在知道了一切,倒在自己那個位置,倒一杯水,看著窗外的時候,是有一點空虛。感覺,那一直維持的想要得到最新資訊的慾望被滿足了之後,產生的是一種熟悉的厭煩感。對,那種感覺,很熟悉——因為每一天都要經歷這樣的過程,每一天,都會重複這種“想要…得到…離開…下一次想要”的迴圈。在她和人群接觸時,當她短暫地離開人群時,就在滿足慾望,培養慾望的途中。這個過程,實在是太熟悉了……
積累了很多的空虛。
“是啊,好空虛。”
李言有氣無力地說。“怎麼辦呢。”
“當然是停止這種行為了。一次得到了負面反饋還不夠,還要次次都來嗎。”
“可是我想要知道。我想知道,外界對我的評價。我想知道我在設計師排行榜上的位置變化,我想知道新來的員工對我的看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