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道:“南北之間雖然紛爭不斷,但爭執者不過福建、湖南兩省,共和八十年,中央治陝之策不當,錯用了陝督陸銘章,陝人群起驅逐了陝督陸銘章,陝南鎮守使陳樹良上臺,並一度宣佈獨立加入南方。”
他緩了緩,蕭如浪便搶先說道:“但南方狼子野心,竟意圖驅動陝西數百萬軍民出潼關以伐中原,陳樹良一向深明大義,因此很快和北方就鬧起矛盾,不久取消獨立,加入鄂軍,但其施政有不當之處,在人事任用上亦引起陝軍各部不滿,,便種下陝西內戰的因子。”
聽著蕭如浪的說法,慕容雪海頗不以為然,這完全是北方軍人的觀點,和真相差距甚遠,他簡單地扒了幾口飯,說道:“共和八十二年,陳樹良殺陝軍新銳楊林翼不成,楊林翼遂在渭北起兵,全陝響應,在北方支援下又請來陝西名宿高峻,打出陝西靖國軍的旗號,要求驅段倒鄂。”
柳鏡曉也插嘴說道:“當進陝西全省只有省軍三旅外加鄂系一個十五混成旅,而靖國軍共有六個師又三個混成旅的番號,屢番惡戰,省軍不能敵之。不過此時,靖國軍大將楊林翼陣前勸降舊部,結果被省軍扣留,靖國軍銳氣大失,遂求助南軍。”
這話說的相當中肯,就連慕容雪海也都點頭稱是,見此情莆,柳鏡曉繼續說道:“共和八十四年春,滇軍葉荃部七千人借川道入陝,繼而魏林的建國豫軍、熊克俊的四川討賊軍、王安瀾的湖北靖國軍軍、盧佔魁的綏遠救國軍相繼入陝,北軍入陝者總計不下四五萬之眾,陳樹良力不能支,遂居於下風。”
說到這,柳鏡曉停了下來,蕭如浪接過話頭:“北方各省公舉以我奉軍為首,聯合河南鎮嵩軍、鄂軍、直軍、甘軍、綏軍、川軍、晉軍,八省一致援陝,我北方軍人精誠一心,十餘萬大軍入陝助戰驅逐叛軍。”
第三卷 第十章 風雲初變
完顏玉琢聽完蕭如浪的介紹後,想了一想,又問道:“我們北方軍人為何會一致援陝?”
她如今既是柳鏡曉的妻室,又是他的高參,也算是半個北方軍人,這個“我們”兩個字讓三個營長都覺得親近不少。
柳鏡曉說道:“陝西俯視中原,控制隴蜀,八百里秦川原野坦蕩,土地肥沃,糧秣充足,關中渭北刀客豪勇能戰,稍加調教即是能戰之師,自秦漢以來,得天下多據關中者,如兩漢、唐、北周,若南方得陝,即可令十數萬陝軍出潼關而取中原,我北方必敗無疑。”
這段話條理清晰,很有份量,李何一和蕭如浪都連連點頭,聽得完顏玉琢雙目發亮,慕容雪海卻搖頭道:“自兩宋以來,定天下皆源極北之地,唯明北伐有成,陝西秦川八百里亦大不如前,又缺乏近代大機器工業,恐怕是難以供養這麼多軍隊。”
柳鏡曉並不在意慕容雪海的話,只是說道:“只是南北雙方二十餘萬大軍齊集陝西,就是苦了陝西百姓!”
完顏玉琢“喲”的一聲,整了整秀髮,目光流轉,直盯著柳鏡曉看,突地嗔道:“鏡曉,你說話小聲些,都把人嚇跑了!”
柳鏡曉一行剛才意氣奮發,談興正濃,對身邊事毫不在意,這時回頭一看,才發現這個小飯館已消無人息,只剩下掌櫃和幾個夥計,只得笑了笑,然後付上飯錢。
一行人略為歇息一會,決定就去購置剩下的軍需,然後早點回營。
柳鏡曉走在最前面,剛步出店門,就猛停了下來,郭俊卿也說了句:“不對!”
街上行人無幾,個個步履匆匆,原來一字排開的百多家店鋪也全是關門閉戶,配上晚秋的寒風殘葉,更有幾份蕭瑟之感。
朝著完顏玉琢就擋住一位行人,淡淡一笑,問道:“這位兄長,這是怎麼了?”
美人計果然有效,那人止住腳步,說道:“巴布扎布打過來了!”說完又立即走開。
這話猶如晴天霹靂一般,柳鏡曉不由脫口而出:“來地好快!”
郭俊卿點頭道:“回營!”
讓跟來的輜重兵在輜重連連長陸達帶領下看護購置來的軍需,柳鏡曉帶幹部們騎上軍馬就往回跑,心急如焚,那可是他們僅有的一點本錢。
還好一切正常,而且王烈一聽到風聲,就讓官兵構築簡易工事,柳鏡曉一進軍營,就隨處看到正在構築簡易工事的官兵,另一部分官兵則在整理行李,隨時準備跑路。
不過柳鏡曉屁股還沒坐熱,就有傳令兵跑進指揮部大聲叫道:“陳震龍來了!”
這話一出,李何一就想起昨日受的冷落,說道:“他來幹什麼?讓咱們為他拼命,不成!”
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