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第1/4 頁)
校���┎木谷鞝似脹ǎ�盟�巖災眯諾�植壞貌恍擰�
劉查徹底信服了,即使他是太醫院的掌令,他也折服在李笑天的絕妙醫理和見識之下。
在趙佶再次清醒過來時,召見了李笑天,為了感謝李笑天,他欲直接任命李笑天為官,李笑天沒有答應,堅持親自參加恩科殿考。
趙佶也有召李笑天入太醫院的意思,李笑天也沒有答應。最後趙佶要把一個疼愛的公主嫁給他,他更不敢答應,朝廷和官府中的女子他根本沒有考慮過。
見李笑天一點都不答應他的封賜,趙佶無法,但又不好命令這個救命恩人,最好靈機一動,給了李笑天一塊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意味著“見金牌如見皇上,大宋境內,任何朝臣、官府都不能威脅李笑天的性命,金牌持有者具有崇高無比的地位。”
李笑天自然不好意思再拒絕趙佶的好意,他懷裡還揣著“苗疆毒翁”花墨黔的“苗王令”、刀霸杜伯陽的“刀霸令”。三個同樣具有絕高威力的令牌都在李笑天身上,要是傳出去,李笑天的聲望絕對會提高到匪夷所思的程度。
然而李笑天沒有這樣做,他只讓三面令牌靜靜地躺在懷裡,他知道什麼東西需要自己親自來爭取,藉助於別人的恩賜無助於自己境界和實力的提升!
十月二十九日,風和日麗,冬陽煦暖,這是冬日裡難得一見的好日子,不見寒風飄雪,開封的街頭巷尾人頭攢動,熱鬧起來。
恩科殿考就在今日,考場附近已被禁嚴,殿考開始後,李笑天心情非常平靜,信心十足,然而他不知道,考場也如戰場,充滿了不平靜——
第十六卷 京城風雲 第05章 恩科殿考(二)
恩科殿考的內容並沒什麼新意,依然是補句、誦文、策論三部分〔①〕,前兩部分對李笑天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他腦子裡記憶的東西,估計比朝廷開辦的府學書庫中的書還多,南宮世家的藏書處藏書千萬,三年苦讀,讓他受益匪淺。
策論一項自然沒問題,論題是“大宋西南邊民鬧事,朝廷應採取何種措施應對”,要是在一般的場合,李笑天不會搭理,因為他一眼就看出朝廷提出這個策論題目的真正目的。
當他剛看到這個論題時,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覺,同時對朝廷更加失望,很明顯邊民鬧事已成為朝廷心中的一塊陰影,急想把它拿去。
這是“攘外必先對安內”的策略,思路雖然不錯,但時機卻不對。李笑天數讀經史子集,古今文章耳熟能詳,也深諳兵法之道,深知大宋此時政局已經動盪,四周虎視眈眈的外敵才是最大的敵人,外敵不除,何以安內?
可笑大宋朝廷主次不分,竟還想著內戰,邊民之所以經常鬧事,除了一些別有有心的外敵暗中挑唆外,幾乎都是因為朝廷的腐敗政策所致。
追溯禍根還在於朝廷自身,若朝廷不歧視邊民,徵收苛捐雜稅,管理邊民的官員能夠清正廉明,做一方真正的父母官,邊民根本不會反抗。
自大宋開國以來,邊民鬧事的現象出現多次,處理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鎮壓。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覺醒,同理,哪裡有鎮壓哪裡就有反抗。解決邊民鬧事的合理辦法只有一種——安撫,這種安撫必須是全方位的,首先要禁止族種歧視,再者實行富民政策,第三就是增強邊民的歸屬感,喚起邊民的愛國激情,只有保障了邊民的尊嚴,才能平息他們的反抗意識。
若能在邊民地區輕徭薄賦,搞好各族團結,才可以爭取到各族邊民的支援,進而增強大宋的國力。
同樣,大宋朝廷對待其他弱勢群體的態度也應該與上述相同,應該儘量在各階層之間取得某種平衡,政令清明,薄賦輕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大宋內部持久的穩定。
李笑天揮筆而就,只用了別人一半的時間就將一篇策論寫好。他雖然從政令、賦稅、徭役等方面提出了自己處理“大宋和邊民的關係”的方法,但他並沒有報多大的希望。
如今大宋積貧積弱多年,國庫收入大部分被上百萬的軍隊榨乾,勞民傷財、橫徵暴斂的事層出不窮,民怨已經根深蒂固,再想恢復政令清明、繁盛承平的局面,幾乎不可能。
掩上考卷,李笑天淡淡掃了眾人一眼後,起身向考場外走去。當他走出考場的瞬間,他感覺到一股冷意射向他的背後。
那是一道古怪的目光,出自本次恩科殿考的主考官蔡薿的眼睛。蔡薿今年四十八歲,任禮部尚書,官居從二品。
皇帝趙佶能任命這樣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