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是中國球員。
9;態度
把足球當成生命的,是非洲球員。
把足球當成工作的,是歐洲球員。
把足球當成遊戲的,是南美球員。
把足球當成兒戲的,是中國球員。
;
第四章 背水一戰
() 紐約,天堂與地獄只有一線之隔,彷彿世界的縮影。
這裡有無數的機會,造就出無數的神話,但也是許多人夢碎沉淪的地方;這裡聚集了全世界最富有的特權階層,但也居住著全美國最貧困的一群人;這裡有金碧輝煌的百老匯、大廈林立的華爾街,但也有這蛛網密佈的地下鐵;這裡容易碰到珠光寶氣的淑女貴婦,但渾身髒臭的乞丐也隨處可見。
美酒和苦果俱存,鮮花和陷阱同在,紐約同時具有光鮮的城市風情和藏汙納垢的黑暗角落,這是個充滿誘惑的大蘋果,有人愛,也有人恨,但不管是愛它還是恨它的人,都同意這是一個機會均等的大都市,上天堂或下地獄,全看自己的本事。
闖蕩紐約,你要夠jīng明;征服紐約,你要夠強悍。
但是這一切,暫時都和王楊無關,因為此時此刻,他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生存。
一個月,拿到洛克公園娛樂者籃球經典賽的冠軍,難度有多大?從某種意義上說,不亞於要求一個剛剛取得參加選秀資格的菜鳥,拿到奧布萊恩杯,同時自己摘下季後賽MVP。能夠實現這堪稱奇蹟的難度任務的人,NBA有史以來恐怕只有“魔術師”約翰遜了吧?
也許有人不理解娛樂者籃球經典賽意味著什麼,那麼我打個比方吧。在美國人眼中,籃球有兩個神:一個叫邁克爾·喬丹,另一個叫拉夫·阿爾斯通。前者代表正統的jīng英籃球,後者代表草根的街頭籃球。
美國的街球人數當以百萬為單位(數量絕對超過在美國籃協正式註冊的籃球運動員),而其中公認水平較高的地盤多為東部的大城市——紐約,費城,芝加哥,亞特蘭大,底特律……大多也是非裔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西海岸情形大致類似,比較叫的響的是洛杉磯地區及三藩市的奧克蘭。當然,真要說到街球的“麥加聖地”,那就只有一個地方——紐約哈林區的洛克公園。街球高手們的綽號林林總總,各不相同,但是隻有徵服了洛克公園——也就是娛樂者籃球經典賽的人,才有資格在綽號中加入“王”的字號。在最近十年時間裡,實現這一壯舉的,只有“街球王”阿爾斯通。但是,就連完成了加冕儀式的阿爾斯通,都沒有能率隊取得過娛樂者籃球經典賽的冠軍。
面對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王楊簡直是焦頭爛額。一回到自己租住的公寓,就連忙開啟電腦,用斯沃特矩陣分析法對自己的綜合情況進行剖析起來,結果卻讓他當場涼了半截。
第一部分(內部條件):
優勢:金手指(但是具體能使用多少未知),對這個時代街球高手的瞭解(但是在網路影片上了解和麵對面鬥牛完全是兩碼事),其他的,麻煩誰能給我提個醒嗎;
劣勢:身體對抗差,技術粗糙,因為膚sè問題沒有主場優勢,勢單力薄,組隊隊員還不知道在哪個旮旯裡窩著,對手對自己的敵視導致自己幾乎不存在扮豬吃虎的可能,即便打敗了塞弗·伊萬斯,背後還站著哈林區街球首座,“黑寡婦”泰隆·伊萬斯,更別說還有終極BOSS、已經完成封神偉業、技壓群雄的阿爾斯通了。。。。。。算了,這一項先放放,再算下去就有撞牆的衝動了。
第二部分(外部條件):
機會:(苦思冥想半小時後)街球比賽不講究身體對抗,而且自己的身體素質還過得去,起碼在前世還能在市級運動會上闖進複賽,差不多夠用了吧?至於其他的,嗯。。。。。。這一項也先放放吧。
威脅:(苦思冥想一小時後)真正讓人頭疼的是,好像找不到什麼不構成威脅的因素啊。。。。。。
將調查得出的各種因素根據輕重緩急和影響程度進行排序組合,構建出SWOT矩陣後得出的結論是:小樣兒,你死定了!
頭皮發炸了足足一個小時後,王楊才逐漸冷靜下來。
——從紙面上分析,自己的勝算近乎於零。如果說藉助後世的記憶,對這個時代諸多街球高手還算了解的話,那麼從所謂的瞭解到轉換成實際助力之間還是有著不小的鴻溝的,如果自己的水平達不到一個起碼的水準,就算了解了對手所有的技術細節又有什麼用?
至於自己的技術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