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生活,和他們接近,傾聽他們的談話,注意他們各方面的表現,研究分析他們的行為動機和他們的心理活動 規律。這些,正是我們說服別人的準備工作。若是想提高自己說服別人的能力,必須把關心別人、瞭解別人當做一種 經常努力的工作。
強調雙方的共同點
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中曾經寫道:“即使理由多得像草莓籽一樣,我也不願在別人強迫下給他一個理由。” 強迫,絕對不是最好、最有效的溝通方式,而且極可能衍生負面的結果,最後與自己的期待背道而馳。 因為,就像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是無法強迫它喝水一樣,人其實很難透過強迫性的舉動,說服別人贊成自己的觀點,或是要求別人按照自 己的主觀意志,去做他們百般抗拒的事情。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不是每個人都有左右逢源的能力。要讓別 人喜歡並相信你,除了首先肯定自我外,還應當探究人的潛在心理,然後發揮舌頭的功力,爭取對方的認同。須知, 運用心理學的技巧,會使你牢牢掌握人際交往的奧妙,而不 會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並且能在自己和他人之間,架起一座心靈的橋 梁。
16。別答應你無法兌現的事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曾經以一句“為人民而創造的政治”之名言,掌握了民眾的心,而為民眾所擁戴。 林肯總統在面對需要說明的場面時都會說:“我在開始議論時,就會將彼此意見的共同點尋找出來。” 林肯在有名的奴隸解放演說中,在最初30分鐘,只敘述了一些持反對態度者所贊同的意見,然後再將反對者,按自己的目標逐漸地拉到自己這邊來。 林肯的說服方法,如果從潛在心理學來看,有兩個要點。其一,人往往在被別人壓抑住其自身的意見時,自己才發現真實的一 面,而反過來完全地信賴對方。其二,“自我發現”時,在主觀上仍非常相信就是自己的意思,而事 實上,這往往是被說明者誘匯出來的結果。林肯運用這個技巧的秘訣,就是在演講前30分鐘,先巧妙地軟化敵方,也就是在開始時先強調敵我之間的共同點,引導對方,使他們一步步 接受自己的觀點。如果從一開始就強調自己的立場,彼此間的鴻溝就會越來越深,而演 變成“如果你有那種想法,那我只好和你拼了”的局面。當對方有了這種對抗的心理狀態時,你是絕對無法說服他的。因此,如果在交涉的場合有五項待解決的事情,而你在剛開始時,就能把五項中最困難的問題提出來,也不失為是一種好的做法,因為最困難 的問題都能解決,其他的當然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方必定也很在意大問題,所以也有可能從一開始交涉,就因 決裂而使事態惡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精明的交涉者,往往在開始時會以比較簡單的問題作為議題。而且在討論這個議題時,他會說:“事實上也沒有任何別的問題,至 少對於這個條件,我們的意見是一致的,下一個事項同這個事項也沒有多 大的差別……”如果五個問題中能用這種方法使對方贊成三個的話,那麼這個會議就 差不多可以結束了,即使到了後面要討論最大、最困難的問題,只要採取這種方式,十有*是會成功的。
16。別答應你無法兌現的事
說話守信或不守信,都是一種習慣。要糾正一種壞習慣比較難,要放棄一種好習慣卻很容易,只需一次又一次遷就自己,好習慣就變成了壞習慣。就像抽菸上癮一樣,當你想堅持一種好習慣時,重要的不是別人能不能原諒你,而是你能不能原諒自己。真正聰明的人都知道信守承諾的重要性,他們不會輕易為自己辦不到的事情誇下海口。
寧做過頭事,莫說過頭話
“寧做過頭事,莫說過頭話”,這是一句千古不變的經驗之談。做了“過頭事”,哪怕讓人不高興,反正已是生米煮成熟飯,結果無法更改, 別人在心裡難受一陣,事情也就過去了。說了“過頭話”,由於事情未定,別人只能猜測,或期許、或企盼、 或擔心、或嫉妒……別人用心越多,事情的變數就越大。當你承諾一件事情時,在綜合考慮自身能力和其他因素後,尚需留有 一定餘地,使你最終達成的結果不低於你的承諾。也就是說,可以給人一個意外的驚喜,但是不要讓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現代企業裡,大多數 年輕人都喜歡給自己定很高的目標,想讓別人肯定自己的能力,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向別人許諾之前一定要考慮自己有沒有實現的能力,如 果沒有,那麼還是不要輕易許下諾言的好。一家公司招聘業務經理,一位年輕人來應聘,他說:“我幹這一行已經有五年時間了,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