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趙家城子,與一、八縱聯絡向北打。八縱西佔萬泉山後,主力北攻。一縱一部佔領孟良崮,主力由孟良崮西南向北打。二縱、七縱全責對付桂頑。令六縱下午二時由觀上急進界牌垛莊。
△(十五時,九縱二十六師至趙家城子,敵二個團。)粟令派部監視之,主力即速西佔孟良崮。八縱佔了盤龍山,一部向西,一部包圍大平、小平之敵。
△(十八時,八縱二十三師一個團攻萬泉山,二個團插向垛莊了。)粟令其打下萬泉山後,北攻孟良崮。
△(二十二時,七師苗家區一帶敵已南撤河陽,河西敵亦南縮,有集結西援模樣,河陽僅留少數敵人。)粟令七師積極動作,吸住敵人,不讓西援。
△(二十二時)粟令三縱:十一師南援可能極大,務截斷常路及新郯間交通,阻敵南援。
△(二十三時)粟令九縱:一縱已佔復浮山、天馬山及孟良崮西山地,四縱部隊已過汶河南下;八縱部隊已抵萬泉山,敵已為我包圍,退路基本上已截斷。九縱應即由現地由東向西攻擊,配合一縱由西向東,由西南向東北,四縱由北向南,務於今晚縮小包圍圈,明日拂曉前三時發動總攻,以期儘可能於明日上午解決戰鬥,並要九縱設法與八縱取得聯絡。
五月十五日△(十二時,八縱王司令報告:主力在萬泉山東休息。)粟即令其向蘆山攻擊。粟令一縱、六縱積極向東北攻擊。
△(十二時三十分)粟令八縱向橫山蘆山,向北打,一縱由大山場以東及北打,現敵大部集中五四○高地,六縱由垛莊向官山、宮山莊、紫家溝攻擊,粟並令其繼續向東北打。
五月十六日△(十二時)粟令一縱所有機動部隊及陶、王縱殲擊二十五師,復浮山可放。
△(十三時三十分)粟令八縱解決蘆山,九縱孟良崮已佔,四縱解決六○○高地,合力打蘆山。
△(十五時)粟令陶縱留一部打掃戰場,餘西去並六縱西去配合一縱,由葉指揮消滅六十五、二十五師,改為包圍。
△(十五時十五分)粟令王建安指揮二縱及八縱向南出擊八十三師,改成包圍。九縱一個師打掃(戰場),二個師岸堤休息,為總預備隊,七縱仍牽制桂頑。
△(十七時)粟令九縱、四縱打掃戰場,肅清殘敵,一、六縱仍打二十五師。
△(十八時)粟:停止攻擊二十五師、八十三師,續肅七十四師,明午前完成。大碾、孟良崮、蘆山以東、善堂莊以北屬九縱,線以南屬八縱,線以西屬四縱。
△(二十四時)粟令:(1)一、四、六縱暫停對二十五師之攻擊,二、八縱暫停對八十三師之攻擊。均在原地休息,稍向後靠,派出小部隊肅清殘敵,加強警戒及偵察。(2)一縱以三師即刻向曹莊集結,控制堯山、黃鬥頂山。(3)濱海地武向臨郯、郯新間攻擊,魯南向臨淄及臨沂近郊攻擊。魯中配合主力打掃戰場。
華東野戰軍的代表……粟裕(4)
這些原始記錄均只有“粟令”,而無通常情況下應該常見的“陳令”,清楚地展現了粟裕在孟良崮戰役中實施戰役指揮的全過程。因此,絕非如有人簡單地論斷:粟裕最多不過是提出方案,有似參謀長一類,實施指揮另有他人。事實表明,從籌劃到戰役指揮,粟裕是孟良崮戰役軍事奇蹟的主要創造者。
因為籌劃及指揮戰役必須消耗巨大的腦力、體力,從萊蕪戰役到孟良崮戰役,粟裕的身體日漸消瘦。由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症時常發作,不得不戴著鋁製的健腦器工作。他在與國民黨軍進行智力、毅力搏鬥的同時,還要同疾病進行頑強的鬥爭。在孟良崮戰役中,粟裕連續幾晝夜不休息,血壓高達220汞柱。戰爭是殘酷的,三軍統帥所付出的精力與體力非局外人所能想象,絕不似文人想當然的“談笑間”,“檣櫓”即能“灰飛煙滅”。所以,粟裕曾經少有地對人發脾氣說:“仗打不贏,下兩手臭棋有什麼用。”
在華東野戰軍這個特殊的指揮體制中,司令員不負責戰役指揮,卻有人事權等權力,副司令員本是副手,起協助作用,卻擁有獨立的戰役指揮權。因而,指揮部成員之間協奏的音符也不總是十分和諧的。1947年7月,在粟裕的戰役指揮下連戰皆捷的華東野戰軍,為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奉中共中央嚴令,進行了“七月分兵”。此時,粟裕認為“內線殲敵的條件還是存在的”,而大量地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正是對友軍最好的戰略支援。《傳檄到中原》記載:“在山東時,他倆(陳毅、粟裕)為了分兵的問題,曾晝夜爭論。粟裕對分兵很有意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