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3/4 頁)
不過既然羽東他們都已經這麼決定了,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那位老人說的對。一切還得看造化。
就這樣,他們幾個吃飽喝好之後就都各自好好的休息了一個晚上。翌日清晨,大家背上行李直接出發。
老顧出酒店的時候,還有些不捨得。用他的話來說,能在這地方住著,渾身都是癌估計都能好。這地方實在是太美了,太賞心悅目了,太陶冶情操了……不過當然,住一晚的價錢也很美,所以衡量了一下之後,老顧還是歡快的和前臺藏族小姑娘擺擺手道了句拜拜。
由羽東駕車,兩側如畫的風景從眼前匆匆掠過。他就好像是曾經來過一樣,沒有一點兒的遲疑,沒有一點兒的猶豫,根本就不需要什麼地圖,全憑他腦海中的記憶,一路疾馳奔赴通往卡瓦格博的聖徑。
以往,在路上能和車一起並進的也就只有其它別的車。可現在不是,當路況不好、車速很慢的時候,車旁經常會看到慢慢悠悠在散步的犛牛。幾乎可以這麼說,行走在這裡的山路上,犛牛要比車子多多了!
沿途隨處可見五彩經幡風馬旗,以及路旁大大小小的瑪尼堆。那些五色條形的旗子被固定在繩索、族幢和樹枝上,在雪峰大地與蒼穹雲漢之間飄蕩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更加莊嚴了這一方聖土。
那萬年積雪高聳雲霄的群峰,在雲霧間似隱似現。於巍峨磅礴之中透著出塵的超逸。
老顧興奮的問秦震這些彩旗都是幹什麼用的,為什麼滿處都是。秦震便為他解釋道:“在藏區或者藏族文化十分明顯的地區,各個山河路口、寺廟民舍等處都隨處可見這些印有經文真言成串繫於繩索上的旗子。梅里山腳下都是藏傳佛教的虔誠藏民,這樣景象實在是太正常。”
老顧依舊興奮的看著四周這片他不曾見到過風景。同樣屬於雲南,但是這裡的巍峨雪峰與魔君山裡的翳天峻嶺完全就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地界。
老顧見羽東每次路過道路旁邊石堆的時候,都馬上減速,小心翼翼的開過。他很是不解,開車如此“獸性”的東少,為什麼要那麼謹小慎微的對待路旁的這些石堆。
羽東一邊專心的開車,一邊說:“和西藏任何一種有形或無形的藝術一樣,風馬旗和瑪尼堆都是強烈的宗教意識。你們看這些旗子,它本是一種祭祀文化,就像瑪尼堆上的牛頭羊頭是一樣的效果。在藏族的原始宗教認為,每一座山都有山神。而這些山神,又無時無刻的不在保護著這裡的一方水土和人畜平安。所以這些經幡,就是人與神溝通的橋樑。
風馬,在深層的意義上有指人的氣數和運道,也特指五行文化。在靈氣聚集的神山聖湖之處,掛置上這些印有敬畏神靈和祈求護佑等願望的風馬,讓山風吹送。這些寫滿佛經的經幡隨風飄動一次,就代表誦經一次,這樣有利於更好的將願望向上蒼神靈傳達,從而實現。”
俊天這時介面道:“至於你所說的石堆,那可更是大意不得。藏族堆瑪尼堆大致是用來死後寄託靈魂的地方;這樣不至於在死後靈魂沒有地方去。瑪尼堆很神聖,所以他開車才會多注意。你別看那上面堆壘著的一塊塊平凡無奇的石頭,可上面都刻著佛經真言呢。你要是對這神聖的瑪尼堆不敬的話,那我估計離倒黴就不遠了啊……”
被俊天這麼稍稍的一嚇唬,老顧立馬就收起了那一臉的不正經,十分嚴肅的看著路旁各種的“神聖之物”,包括那懶懶的“神聖犛牛”……
後來在路上經過羽東的仔細解釋,老顧這才算明白,原來這些大大小小的石堆竟然有著那麼不平凡的意義。
從最原始最實用的角度上來講的話,那無論是瑪尼堆、摩崖石刻,這些能讓人看成是“地標”的東西,都是為人引路用的。在這廣漠的雪域高原是非常有實際作用的。
但是在這個宗教信仰極高的土地上,它們的作用又不僅僅是這些。
首先,藏民們認為那些石頭刻上了經文就都有了靈性,這樣堆瑪尼堆就可以消除自己一生的罪惡。究其功用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禳災,一種是鎮邪。禳災的大多設立在村頭寨尾的民居旁,整個造型下大上小呈階梯狀堆壘。石堆內藏有阻止穢惡、消除災難的祈禱經文。沒準兒還會有五穀金銀,上插刀槍箭矛。
另一種是鎮邪,一般都設立在路旁、轉山口、路口、湖邊等地。形狀為圓錐形,沒有階梯,內藏鎮邪經文。
第九十章 虛弱
而他們大家在聽羽東講述這些古老民俗的同時,卻也很不巧的發現,他們現在正在走的這條路,沿途竟全都是鎮邪瑪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