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人生,很安妮
安妮的作品,一直備受詬責。
安妮式的愛情故事,也不是愛情的主流。
但是她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許多人都非常喜歡她,包括她的故事。
許多人中,多數是女人,也有少數的男人。我就是男人中的一個。
從進入大學的那一刻起,我就注意到了這個作家。散文化的寫作風格,獨樹一幟的短句形式,深刻入微的細膩心理描寫,人性深處的隱性情感,都被她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人的慾望是靈魂深處的秘密,而她卻把它挖掘出來,暴露在陽光的照射之下,其膽之大,無人能及。
《蓮花》中的那個男人,冷漠地看著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妻子,卻好像不相識,實在讓人害怕。但睡醒的那一刻,卻是他最真的情感流露。這樣的男人,在現實中不是沒有,而是太多。高學歷,高收入,搞職位,讓這類人有了更多的選擇,也使他面對人性時變得越來越冷漠。
我們都不是這樣的人,卻喜歡這樣的故事,為什麼呢?
我和這和人的私慾有很大的關係吧!人性本惡,是不是很有道理呢?在社會的道德和個人品格的束縛下,這些私慾都不能動彈。但當外在的因素失去了制約作用的時候呢?它們會不會呈黃河、長江奔流之勢滾滾而來呢?淹沒了你,淹沒了我,所有的人都在私慾中恣意橫行呢?
以前是安妮的書,出一本,買一本。當把前面的丟失了的時候,我會一股腦地一次全買下來。不是為了收藏,而是為了能經常讀讀而已。大學時有個同學非常喜歡石康的書,那種混亂的生活狀態,大學生們都很嚮往。但石康和安妮是不同的,石康描述的是生活的狀態,而安妮是從心描寫一種情感。
我在《城市的夜空》中說道:
正像安妮書中描述的那樣,“在我還來不及回憶他的身份的時候,一把冰涼的硬器扎入我柔軟的腹部。然後身體裡突然就像被一種溫暖的激流所充溢。異常舒適和*。”我不認為死亡的血液竟是這樣的溫暖,但是我仍然嚮往這種境界。
血液能使人沸騰,也能使人冷漠。我曾經就這樣生活過好多年。一個人漂泊於中國的南北,不問人間情暖,只和幾個很少的朋友保持聯絡。電話號碼不知道換了多少,就連我最親近的人也不知道我的電話目前正在用哪一個。
身邊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曾經認識的人,就如飄零的秋葉,飛走了,隔年又飛走了,一年又一年的秋葉,彼此都很陌生。有許多人,我已經不再想起,將來或許也不會再有想起的機會了。
也許有人說,我很冷漠。山不轉人轉,只要空氣在流淌,人總有相見的時刻。這種機率是有的,我承認。但是現實情況是,即使在同一個城市裡,很好的朋友也難得見幾次面,大多數人都只是擦肩而過。熟悉相對於陌生來說,那只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佔很小的比例,微乎其微。
人生真的很安妮,是那麼殘酷,是那麼無情。
對於人生,我們能做點什麼呢?談一談,聊一聊,還只是悶在心裡不對別人講?
從這個意義上講,談人生,談理想,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情啊!我們只是發點感嘆吧,人生,很安妮。
作者題外話:謹以此篇獻給喜歡安妮的朋友們,如果您有什麼見解,請不要吝惜您的筆墨。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嘗試
喜歡一件東西很久了,就希望有點改變。
算而今,我喜歡寫作已經有七八年的歷史了,總是在寫一些亂七八糟、短小而不成形狀的文章,所以我希望我能給自己一些突破。
看安妮寶貝的文章看了好幾年,買書買了好幾套,感覺到那種細膩的情感描寫非常值得人學習,散文與小說,思維忽左忽右的方法也很值得人效仿。當然這不是說我的小說會跟她的路子走,也不是說我一個大男人的筆法女性化很嚴重,我也只是說有好的經驗要學習而已。
基於此,我想我很應該有點改變。在我大學畢業三年的時候,在我的情感也需要有一個了結的時候。我要嘗試著改變自己,從生活狀態,到感情變化,凡是我所希望要追隨的事物,我都應該自此矢志不渝地堅持下去。
2008年元旦的鐘聲敲起,我決定自這一刻起把自己改造。以前的所有,該拋棄的要拋棄,今後的無有,沒有也要創造。
天氣盡管還很冷,可是我的心卻很暖和,因為我有了新的生命。
此外,我的長篇小說也開始寫作了,目前在新浪獨家釋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