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水利裝置研究所(第4/5 頁)
成,最多再過半年左右這座友誼水庫就會完工,但是宋希文還是不知道那個“水利裝置研究所”到底在研究些什麼。
“希文,我們來這裡是為了建好友誼水庫,同時積累經驗,不在忘了現在官廳水庫的建設已經被西北公司提出,那可是北地最大的水利工程”
聽到自己的學生的話後,正在檢查著資料的李儀祉開口說到,作為一名水利專家,李儀祉知道像建立水庫這樣的大型工程,無論是小水庫還是大水庫,對於自己和自己從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帶來的幾十名學生而言,都是一個難得的實踐的機會。
必竟在這個時代,並沒有多少有對水利、水庫建設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再則即使是有足夠的認識,能夠意識到其的重要性,恐怕也沒有足夠的資金用於水庫的建設。
李儀祉知道目前的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根本沒有多餘的資金用於興建,像眼前的友誼水庫這樣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的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工程,必竟即便是像眼前的這個庫容不過一億多立方友誼水庫的投資,就超過百萬元之多,對於政府而言,如果有這麼多錢,還不如多建一旅的部隊來得划算。
“也許,就像他們說的那樣,國家的未來就是在西北吧!”
看著不遠處已經初顯雛形的水庫的重力壩,李儀祉輕聲自語到,和很多人相比李儀祉一家屬於堅定的共和派,父親和伯父又是同盟會陝西分會重要成員,為辛亥革命做出過貢獻。因此在陝西本省有“一家人四口,革命人兩雙”的讚譽。
而就是李儀祉本人,在武昌起義後,身在德國學習的李儀祉也是心急如焚,毅然輟學,辭去柏林東方學院講授中文的邀請,買了一支手槍和幾十發子彈,隻身回國,投筆從戎,參加辛亥革命。到起義軍佔領的上海江南製造局習射步槍。後因南北議和,共和成立之後,李儀祉轉而致力於水利教育和水利工程技術。
後在共和四年再次留德回國,因陝西政局不穩,財政困難,無法興修水利,便應全國水利局總裁張謇的聘請,參與創辦國內第一所高等水利學府——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由留學回國有志於我國電力事業的許肇南任校長,李儀祉任教務長。
辦學初期教材十分困難,許肇南主張直接使用外國教材,用外語教學。他則主張編寫中國教材,為此,他夜以繼日,編寫了《水工學》、《水力學》、《水工試驗》、《潮汐論》等教科書,並一直致力於水利教育。而隨著西北工業區內的新工廠的相繼投產,工業區不斷擴大對於淡水的需求量,自然也隨之高漲,僅依靠地下水以及附近的洋河叉子的供水,顯然無法滿足未來工業區的需求,而這時在東洋河上游建立水庫,就成了必然的選擇。而東洋河是工業區附近最大的一條河流,西北的兩坐熱電廠就建在東洋河附近,以便利用東洋河的水力資源供應發電所需。
因為西北並沒有專職的水利專家,所以在決定在東洋河上游建水庫的時候,司馬除了一方面找到後世東洋河上游的友誼水庫的資料、施工圖紙之外,因為技術人員不足,所以就向一直在致力南方水利事業的張季直求助。
在接到司馬的求助信後,張季直除了推薦了任水利總局顧問的荷蘭水利工程專家安特生主持友誼水庫的施工之外,還推薦了李儀祉和河海大學的水利工程專業的幾十名學生,到西北參與友誼水庫的興建。
正因為如此李儀祉才帶著不過剛剛學習了不到兩年的學生們來到了西北,直接參與友誼水庫的建設,和做為工程主管的安特生不同,對於安特生而言,這不過是他的一份工作罷了,而對於李儀祉而言,這一次來西北,李儀祉更多的是把它當成一次實習,一次學習的機會,所以倍加珍惜眼前的這個機會。
“老師,您是不是已經決定留在西北了?”
聽著老師的輕聲的自語,宋希文開口問到,作為老師的學生,宋希文知道相比於呆在南方的學校之中,西北反而更適合老師,必竟現在隨著口外三特別區已經漸成一體,老師的才華完全可以在西北得到充分發揮。
“也許會留在這!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願意為水利建設投注大筆資金,黃河已經到了必須要治理的時候,現在綏遠已經盡入西北之手,佔據著整個黃河的中游地區後,依照西北對水利事業的重視,相信不會坐視不理,我已經向西北遞交了《黃河治本計劃概述》,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給我答覆。希文,你們記住,最好的學校不是在課堂上,這半年多來,你們在友誼水庫的建設過程中所學,已經遠遠超過課本的範疇,在工地上你們會學到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