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學生(第2/5 頁)
少所供人免費上學,還提供免費食宿,甚還包了路費的學校。
於是當設在各地分公司、辦事處在當地報紙上打了廣告之後,報名的學生幾乎沒把這些地方的門踏破,因為考慮不周的原因,最後為了應對局面,除了加印了大量的試卷,然後在和當時學校的協調下,免費利用這些學校的教室進行了考試。當時全國各地數萬人齊考試的景色,甚至還連續上了各地的報紙上的新聞,而西北公司的名字,也因為被人廣泛得知。
可這些都沒有任何意義,最重要的是最後按照給各地的批示,結果閱卷結束之後,各地參考的十萬多名學生之中,其中的70%多都過了公司事先給出的錄取分數線!
當司馬知道自己的這個中學竟然在各地招了兩萬多名學生時,差點沒被嚇死,這個數字遠高於司馬最初計劃的四倍以上。
按照最高的設想,司馬不過只是計劃從口內各省招來五千到六千名高等小學畢業生,按照現在的這個結果,兩萬多人顯然已經超出了司馬最初的計劃的四倍以上,所以當司馬看到這個數字的時,也被驚呆了,可是卻有著一絲竊喜。
司馬之所以把中學看的非常重要,並在和小學一起施工建設,其原因就是因為在後世時,曾經聽過一個教育講座,演講的人用俄布的例子講述了中學教育的重要性。
俄國革命之前,俄國有接近六百萬小學生,可卻只有六十多萬中學生,而革命成功之後,建立了俄布,俄佈政府對於教育的第一要務就是緊抓中學教育,內戰還沒結束就已經畢業了三百多萬中學生,還有六百多萬中學生在校就讀。而當時沒有人可以理解列寧等人如此這般的行為。
但是在一九二五年俄布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後,受限於俄布本國專家不足,只能大量引用德、美技術專家,當上萬名外國專家在俄布全國各地指導著工廠建設的時候。
在這些外國專家身邊圍繞著大量的年青的俄國技術人員,這些年青的俄布技術人員,一邊在外國專家的指導下指揮工人建設著工廠,一邊向外國專家學習著各種知識。
而這些年青的技術人員就是1920年畢業的俄布培育的第一批中學生,他們在畢業後,不是去了工廠,也不是去了技工學校,而是大都直接進入各類初等工科學校,其中的一部分最優秀人學員,更是進入高等工科學校就讀。
當他們從學校畢業在工廠實習或工作了一到兩年後,大批的外國專家帶著更完整、更高深的知識到了他們的身邊,這些年青的技術人員從這些外國專家那裡,學會更多用於工業建設的知識,十年後,當那些外國專家離開了蘇聯之後。
這些原本年青的技術人員,設計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坦克製造廠、飛機制造廠、拖拉機廠等等,這第一批中學生,是俄布30-60年代的技術核心,也正是在他們手中,俄布完成了工業化!
就像在講師說的那樣“那些專家們從來沒有想到,那些圍在他們身邊學習著的年齡過二十歲甚至只有18歲的技術人員們,就是俄布的未來四十年的工業技術核心!”
也正是因為如此,司馬才會在一決定開辦教育時,就要辦中學,必竟時不待我,因為口外的教育環境,就是整個孔家莊也沒有幾個高等小學畢業生,可是在口內上完高等小學後,因為家中無錢供應等多方面原因失學的少年,卻非常之多。
在1916年時,中國全國擁有小學生是人,而中學生卻只有可憐的人,兩者之間的懸殊,直接導致中國的根本不可能擁有足夠的大學生,基礎已經決定了這一切。
所以從口內招中學生,就成了司馬的選擇,像這個時代的的師範一樣,為願意來這裡上學的學生,提供免費的教育、免費的食宿、甚至於還提供一年一次的往返路費。
按照司馬的設想,這些學生到達學校後,每年只有春節放一次假,其它時間儘可能的把課程密集化,以節約教育時間,2年內上完初中學的課,然後其中的大部分學生直接進入初等工科學校學習。
而當他們從初等工科學校畢業之後,正好趕上工業區的大建設時期,那時的他們就像當年的俄布的那些年青的技術人員一樣,在外國專家的手下積累經驗,學習新知識,然後再進入國內或國外的高等工科學院深造。而那時就是一個國家擺脫外國專家的時候了。
可是司馬真的沒有想到竟然會有這麼多人報考,因為口外對於像兩湖、江浙等南方省份的人來說,實在是太過遙遠。但是當兩萬多人透過考試,願意來口外上學之後。
司馬碰到了大麻煩,學校像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