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西北(第1/5 頁)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小市民的支援,繼續求票之中!你們的支援和月票是小市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拜謝中!泣求月票!)
當日本企業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市場所帶來的鉅額利潤的時候,日本的企業主為了更快的建立新工廠、擴大工廠產能,在佔昔國外利潤滾滾而來的同時,不斷的加大著對本國工人的盤剝。
日本的工人們並沒有從戰爭帶來的戰時繁榮中獲利,反而因為經濟增長物價指數上升的原因,導致他們的收入實際上嚴重下降。
對於鋼鐵工人而言,相比與戰爭前,雖說他們的工資提高了,但是同時他們的工作時間卻被加長到每天15~6個小時,雖然比戰前多幹了幾個小時,但是因為物價的上漲,他們的工資所能買到的東西,甚至還不及戰前。
小松原田不過是一個普通鋼鐵工人中的幸運兒,幸運的他抓住了機會,一舉成為了富人,也正因為如此,使得小松原田成為了許多鋼鐵工人眼中的偶像,必竟在小松原田的身上,他們看到了希望。
在希望破滅以後,數百名憤怒的鋼鐵工人們把中國人當成了罪魁禍首,而當他們砸掉那裡唯一的一箇中國人的辦事機構時,這些群情激憤的鋼鐵工人,總算找到一個一直壓抑在他們心中的不滿的宣洩口。
當已經趕到的日本警察,看到這些鋼鐵工人在那進而打砸著的是中國人的辦事機構時,並沒有像過去鋼鐵工人罷工時那樣,拼命的吹著哨子,用槍托和皮靴、警棍驅散這些鋼鐵工人,而是在那些鋼鐵工人的背後看著,好像與他們沒有任何關係一般。
第二天,本地新聞的一個角落裡一篇標題為《鋼鐵工人憤砸支那辦事處》新聞報道,配發的新聞圖片可以看到那些瘋狂發洩著不滿的鋼鐵工人,和周圍圍觀日本警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北九州發生的這一切,就像是扔在湖中的一個小瓦片一樣,並末在日本引起什麼反響,對於日本輕工企業界而言,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大中小企業的競爭則是最重要的事情。
將希望寄於政府已經幾無可能,一個多月前,也就是1916年10月,日本大隈內閣因為強迫中國政府接受喪權辱國的所謂“二十一條”,態度過於強硬,最終引起元老派的不滿而被迫下臺。
取而代之的寺內內閣吸取大隈內閣失敗的教訓,為爭取緩和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日的情感,修改了前任的對華外交方針,盡力標榜“中日親善”與“經濟提攜”,並以支援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作為交換條件,謀求與北方政府的合作。
如果說在一個月多前,大隈內閣尚末倒閣之前,日本輕工業界還可以寄希望於政府透過國貨扶持運輸法案,以增加本國商品競爭力,但是現在指望寺內內閣顯然不甚可能。
必竟現在的寺內內閣的對華外交方針已定,不可能為了一群商人而更改,更何況日本船運業根本不可能支援這種利他不利已的扶持法案,必竟運輸中國貨已經佔到整個日本船運業的運輸總量的30%以上。
在這種前提下,船運業聯合了造船業,甚至鋼鐵業三者一體與日本輕工業界的抗爭,再加上寺內內閣的對華外交方針的擬定,便得日本輕工業界認識到了一個現實,想與中國企業在競爭只能透過合理的商業行為。
日本國內的爭執透過報紙傳到了中國,再透過中國的報紙,讓人們知道原來中國的輕工業界,竟然已經變的如此強大,一年之中產值擴大了十倍!
甚至於連強國之一的日本,都感受到了來自中國輕工業界的壓力,無疑這一切讓一年前在舉國上下反對日貨的國民興奮不已。
看到報紙上引用日本報紙對中國實業界的分析,也使得國內民眾第一次感受道,實業救國並不是一條可望不可及的路,再聯絡到大量的地主、富紳因為投資實業而從中受益。
在報紙媒體的炒作和推動之下,“實業救國”一下子成了國內的主流,就連南北政府都不約而同的,打起了實業救國牌子,一時之間,開辦工廠成了國內的主流。
雖說透過報紙宣傳,作為實業救國的典範的西北工業區,則成為了響徹全國的一個名字,那些報社的記者們總是拿著西北工業區來證明,實業救國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在這種情況下西北工業區和工業區的核心西北公司毫無疑問的被推上了前臺,成為了眾人的焦點。
也正因為這些報社的宣傳,使得國人都知道了在中國的察哈爾有一家西北公司,有一個西北工業區,而這個工業區擁有全中國最先進的機器製造技術,並且還在建設著鋼鐵廠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