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又是哪一部?青壯很多嗎?”羌人部族眾多,各部皆有自己的族名,郭榮聽得一頭霧水。
“白蘭羌就是抱罕羌的一個分支啊!也能出七八千青壯吧!”梁苯吉解釋說。
“也罷!管他多少兵力,等到了會寧,他總是要露面的。事不宜遲,大軍將繼續出發,族長可率兵跟上。”
郭榮許諾一點利益,兩萬餘大軍順利通關而過,梁苯吉樂呵呵地率部引路,西行到達祖厲河邊的羌人駐牧地已是三天後,由梁苯吉犒勞接待大軍休整了兩天。
同時,原州過來的首批糧草輜重隊也到了,史德遠部署了石門關防務,由楊廷璋駐守蕭關,自回原州後,親自押運糧草前來,還帶來了北路軍兵馬都監章鉞的湊書,也就是馮繼業請轄制會州的要求,郭榮當即預以駁回了。
十月二十一再拔營,沿祖厲水東岸北上,河谷兩岸多有亂石,有時甚至無路可通,還得繞道而行,大軍走得很慢。途中接到北路軍後續發來的快馬軍報,由馮繼業和章鉞共同署名的,日期是十月初十。
郭榮在路邊下馬,一口氣看完正文內容,不由大怒道:“這個李彝殷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可恨李衙內打著野辭氏族兵的幌子,孤不能說破,朝庭還得幫他掩蓋。”
“正是如此!從唐末以來,夏綏党項八部的根基越來越穩,實力已越來越強,若不以武力征服,將來必成大患!”王樸雖是文官,也能騎馬,在邊上提醒道。
“只可惜!北路軍兵力還是太少了,未能全殲李氏與野辭氏族兵青壯,否則可真是大快人心,李彝殷在夏綏八部中的地位也就動搖了,那樣事情好辦得多。”郭榮看完軍報,遞給了王樸。
“可事情沒有如果啊!”王樸苦笑著回了一句,飛快地看完軍報,不由皺眉道:“李光睿剩下七千騎,途中說不得會趁機吞併野辭氏,就算不強吞,野辭氏到了宥州,也會成為李氏的附庸了。”
“那是肯定的,整個西北是一盤大棋,夏綏李氏、河西吐蕃遺族、青塘雜羌,這才剛剛開始,總有一天,孤要率大軍一一掃平他們!”郭榮揮了揮緊握的拳頭,很有些意氣風發地說。
一字長蛇陣般的大軍沿河谷山路前行,這半路上可不好軍議。郭榮與王樸閒談幾名,便讓他將軍報送去給折從阮和史懿。大軍馬不停蹄,繼續進發,因路況不好,走了八天才到會寧,在破舊的縣城東南十五里紮下大營。
會寧縣,隋大業時稱為涼川縣,唐武德二年改置會寧,作為會州州治。城池就坐落在黃河東岸,祖厲水與黃河的交匯口北面的原野上,恰好西、南兩面環水,唯有東、北兩面可以攻城。
城防此時早已是戒備森嚴,約兩三百騎一隊的羌人騎兵在城郊遊動,遇上週軍探馬,立即圍堵驅逐。這情形讓郭榮感覺到拓拔波固深深的敵意。大軍出發前,據梁苯吉所說,拓拔波固最近與西面的抱罕羌聯絡甚密,恐怕會生變數。(未完待續。)
第0142章 會寧羌酋
一大早,拓拔波固站在會寧城頭,極目遙望南面的原野上,周軍大營隔太遠看不清,不過還能看到三四里外小黑點一樣的人影在追逐。那是周軍探馬一直試圖抵近城下偵察,但部族遊騎自然不能讓他們如願,便極力攔截周軍探馬,雙方在原野上追逐廝殺。
周軍在城東南十五里紮營,這對城內的拓拔波固來說也是個危險的距離,意味著城池會被周軍偷襲,連續幾次派探馬刺探周軍動向和兵力,終於確定,周軍也就兩萬多步騎。據黨金福所言,梁氏羌已經降了周軍,那沿祖厲河北上的漫長糧道,有梁氏護衛就無法截斷了。
同時,北面探馬回報,烏蘭縣的周軍出兵五千五百步騎,已過柔狼山與屈吳之間的硤口,正往西南而來,不日將到達會寧。
已到十一月初了,天氣一日比一日寒冷,軍情也越來越緊急,而答應出兵支援的蘭州白蘭羌、卓羅羌兩部共一萬二千騎至今未到,拓拔波固用以守城的僅本部一萬三千族兵,黨氏羌七千族兵,這兩萬人就是族中全部青壯,兵源已盡,無力再徵。不過守城已經足夠,但要擊潰周軍,甚至讓其不敢再打會寧的主意,就還差得太遠。
好在會寧城高牆厚,東西五里,南北兩面各四里,兩萬兵加十幾萬族人能輕鬆住下,只是人太多,帶進城內的大量牛羊每天屠宰,搞得城內烏煙障氣,原來本部族人井然有序的平靜生活完全被打破。
拓拔波固的祖上也曾降附大唐,所以之前八月出事時,他也想過要降周,但會寧是會州州治,投降意味著要讓出會寧周邊,及黃河兩岸最好的牧場,和一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