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4 頁)
人見異思遷,已改投了侍衛司。而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贇三人一直跟隨,現在也只有他們可用了。
自家兄弟,一番委婉地述說,三人都明白了。趁天色還早,趙匡胤沒帶士兵,就與四人一起換了便裝進城。柴守禮聲名在外,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府宅,拜見柴守禮暗示後,柴守禮起初大喜,可很快又愁眉苦臉,在趙匡胤的周密安排下,終於轉憂為喜,欣然前往。
於是,柴守禮搖身一變,成了一名郎中,揹著藥箱上馬車,隨趙匡胤出城直奔軍營,經過軍營守卒層層盤查,柴守禮心情複雜,忐忑不安地進了趙匡胤麾下小軍官的大帳。
還沒到黃昏,郭榮就帶著親衛巡營,檢查防衛,安撫士卒,關注軍官生活,一不小心就閃身進了一座軍官營帳,隨從想要跟著進去,被郭榮呵斥阻止,只得守在了外面。
進了營帳,只見裡面已作了些佈置,中間垂著一道簾幕,透過淡淡的亮光,裡面坐著一個十分熟悉的青色人影,那正是父親柴守禮,他站起身,忽然又坐下,顯得手足無措。父子隔簾相望,卻久久無語,良久,又同嘆息一聲。
“洛陽十阿父的聲名如雷貫耳,都年紀不小了,當行善積德,安度晚年!”雖說這裡沒有外人,但郭榮仍是覺得尷尬,叫父親不妥,那置養父於何地,所以,他只能稱十阿父,歹話好好聽,別有玄機。
“哦哦……”柴守禮連連點頭,哦哦有聲,卻不知想到什麼,頗有些怨氣,聲音低沉地喃喃道:“人稱洛陽十阿父胡作非為,可他們哪裡知道,十阿父行將就木,還不是為了他們的兒子……”
“無須如此!八月初四,繼室涎下一子,有後也!若今後有所出,當迴歸本宗!”郭榮一臉認真地說。
“好!能說說話也是滿足了,今後也無須再見,有事差人送信,免遭他人非議!”
“善!”聞聽此言,郭榮有些驚訝,父親似乎並不是外人傳聞的那樣,他很清醒,看透世情,至少是個好父親。(未完待續。)
第0128章 入關中
心願達成,郭榮無所牽絆,率八千禁軍過潼關,抵達關中。判永興軍府事袁鳷領著本府文武官員,及靜難折從阮、彰義史懿、鳳翔王景、鄜州保大楊信、華州節度孫方諫、同州節度張鐸等六鎮節帥,出城東過灞橋,遠赴驪山恭迎王駕,以示隆重。
這兒有一座驛站處在渭水之濱,驪山腳下的官道邊,一眾節帥見禁軍軍容齊整,儀衛如雲,便當道恭迎。郭榮來之前,聽說關西諸帥對朝中多有不恭,行為不檢,很多仍保持著唐時舊風。
其中涇源史懿,本名史匡懿,今年六十四歲,原與劉知遠交厚,乾佑初,劉知遠拜其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本朝新立,郭威拜為檢校太師、加兼侍中、封晉國公。但史懿好像並不領情,郭威立國三年多,史懿一直藉故推搪,不肯入京陛見。
此次會州事發,郭榮舉薦,派客省使楊廷璋前往監督,若不授命,可便宜行事。料來楊廷璋差事辦得不錯,史懿已經前來。但這隻能說明其態度緩和,此次作戰需從涇源出兵,史懿必須出兵出糧,郭榮便有意威服。
命諸帥不必虛禮,隨王駕入永興軍府議事。於是,王駕不作停留,以趙匡胤等護衛,領袁鳷等重臣節帥入城,禁軍過灞橋,開往北城門外暫駐。
王駕入城,袁鳷已安排居所,派知客引王府親隨入駐,親自引郭榮前往永興軍府衙署,此次王樸隨同前來,便即宣讀朝中旨意。
會州行營宣告成立,實際全力參戰者,只有南路靜難、彰義,北路朔方等三鎮,而永興軍、鳳翔、保大、華州、同州五鎮,只是備戰預警,若有需要也會隨時徵調。
宣旨後,一眾節帥齊齊謝恩奉詔。郭榮坐在大堂帥案後,環視一眾節帥,折從阮、史懿皆老邁,袁鳷、王景、楊信等人也是頭髮花白,不由眉頭緊皺,深感懷疑,這些老帥暮氣太重,真能完成奪取會州的使命嗎?
“行營駐所擇日遷往原州,後勤糧秣補給,可沿涇水往西北,諸位皆是重臣,望全力為之,不可懈怠!”郭榮沉吟片刻,接著道:“袁、折、史三位令公留下,其餘可暫退,有事另行召見!”
鳳翔王景等四人退出大堂,郭榮便看向史懿道:“史令公久鎮涇源,當知青塘諸羌實力,會州拓拔部落分佈,可否解說一二?”
“老臣遵命!”史懿的確是老了,動作遲緩地站出來,躬身行禮,但半天卻未再開口,低著頭,顯然是在理清思路。
“令公年事已高,仍為國家出力,請坐下回話!”郭榮面帶微笑,以示尊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