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被王進逵經營得鐵桶一般,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了。
不過王進逵迫於藥重遇的壓力,不得不上報劉言,說何敬真失職,自己不得已將之斬殺。劉言看完戰報,半晌無語,因為何敬真也不是他的嫡系部將,這事最後是不了了之。兩股勢力之間的矛盾齬齟,已勢成水火,雙方再難相容,陷入了暴風雨之前的寧靜。
藥重遇也無法安撫,只得率兵迴轉嶽州,同時又預感要出事,便與劉濤商議,將麾下兵力擴充到十個指揮,加緊訓練,又屯積錢糧,準備應對接下來的危機。
章鉞一口氣看完信件,考慮到嶽州在長江南岸其實是一座孤城,但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據點,若失嶽州,也就等於失去了對湖南楚軍舊將的控制。
當即提筆寫了一封回信,建議藥重遇走精兵路線,十指揮兵力雖然略少,但再多的話,嶽州錢糧就無法承擔了。尤其是水師和戰船,以及水戰的訓練要加強,否則仍然是無力應對可能發生的亂局。
章鉞這裡考慮著湖南嶽州的事,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東京汴梁,金祥殿偏殿,這是皇帝郭威日常視事的地方。他也在與中書令馮道、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範質、李谷等重臣商議湖南劉言的事。
“王進逵斬何敬真,可說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因為這何敬真也是兩相不服,若形成第三股勢力也很不妥,但一定程度上又緩合了劉言與王進逵的關係,可現在此人一死,劉、王二人的矛盾趨於白熱化,恐怕劉濤和藥重遇不能制衡,得下旨安州在必要的時候給予策應。”範質考慮得很全面,可馮道聽得直哼哼。
“若安州李洪義的兵力趁機進入了嶽州,只怕請神容易送神難。”馮道今年已經七十一歲,頭髮快白完了,但精神還不錯,若無大事,他一般是不上朝的,這次被郭威派人請了來,說話也很不客氣。
“李洪義生性怯弱,未必敢如此做,若換別人倒真有這個可能。”郭威否決,微笑著又道:“擬旨吧!賜給朗州絹帛三百匹,以資軍用。”
“如此最好,繼續穩固劉言的地位,王進逵雖有非份之想,一時也無可奈何!”李谷點頭贊成道。
“湖南的事暫緩,可延、慶兩州的事情也不能再拖著了,寧州張建武、慶州郭彥欽二人勒歸私第,補缺人選太師可斟酌一二。以章鉞權知延州軍州事,依充前職。至於彰武節帥人選,可暫緩上任。”
勒歸私第,就是撤職押解進京。依充前職就是繼續兼領之前的職務,章鉞算是如願以償了。延、慶兩州的湊報已到東京十來天,郭威是考慮了很久,才作出如此決定。郭彥欽雖然貪鄙斂財,可也上貢朝中不少,所以郭威等於是放他一馬。
“老臣謹奉陛下旨意,有兩個人選,寧州刺史以將作監李瓊充任,此人犯有過錯,略施薄懲。以前宣徽北院使翟光鄴的長子,太常寺丞翟從恩為慶州刺史,陛下若同意,老臣這便安排中書擬旨賜發。”馮道立即就說出了人選。
將作監秩從三品,李瓊調為從四品下的州刺史,等於是貶官四五級;太常寺丞翟從恩是從五品下,相反是升官五級。
“李瓊處理甲料,招收作工之事不力,如此算是輕的了!翟從恩年有四十,放出去歷練一下也是應該,否則難當大任。嗯……還有慶州防禦副使杜嗣勳,貶為頒州牙軍指揮使,趕回去由折從阮好好管教;錄事參軍柳經業貶為寧州司戶。另外,大理寺判決高紹基棄市,朕準了!”
郭威算是同意了馮道提名的人選,也批准了大理寺就延州高氏擁下挾上,圖謀割據,高紹基擅殺朝中所任命的觀察判官李彬,此三大罪的最後判決,棄市!
“有湊報雲:被貶為商州司馬的王秀峰病逝!是否加恩?”範質小聲說,這事他本不想提,奈何王峻舊部找上門請求。
王秀峰就是王峻,之前已任樞密使,同平章事,既管樞密院,又兼宰相職權。二月中旬又請兼領節鎮,郭威也同意了,授青州平盧節度使。不料隨後王峻又上湊,堅決要求郭威任用端明殿學士顏衎、樞密直學士陳觀取代範質、李谷為相。
郭威一面好言好撫,待其出宮便將王峻軟禁,隨後召見重臣哭泣著說明原委,將王峻軟禁在別的地方,貶為商州司馬。不久王峻病重,郭威又派王峻的妻子前往探視,但王峻還是隨後就病逝了。
“不必了!朕待之不薄,其晚節不保,如之奈何!”郭威嘆息一聲,又對馮道說:“晉王最近如何,開封府的事務不多,處決高紹基的事交給他辦吧!”
“可!晉王初入東京,應多習實務!”馮道點頭說。
晉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