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3/4 頁)
讀正式的皇帝制書、中書敕命必須在官衙大堂,一般皇帝口諭,或者中書、樞密院急令等倒是不一定要擇正式場合,可以隨意。
很快,使者帶著幾名隨從禁軍士兵上堂,李多壽在前引路,欲上前介紹宣旨官員身份品級。章鉞笑著揮了揮手,他已經認出了來人,正是左諫議大夫、權知開封府事王樸,頓時意識到事情有點不尋常。
“章大將軍既已準備停當,那就準備聽旨吧!”王樸板著一張黑臉,上前拱手躬身一禮,從身後隨從端著的托盤裡取過一卷黃綢卷軸,便準備宣讀,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
“王大夫稍等片刻可好?我有幾件事想先問問。十一月中某到了關中,聽說涼州出事便上湊,之後又連上了兩道湊章,朝中相公們是何意見?可否先說說?”章鉞抬手虛按問道。
涼州的事當然是請用兵,之後的兩道湊章,一件是關於鎮遠軍重整改編,這個軍制非同尋常,不能不上湊;另一件是請加強會州建設與移民,並請三司拔款。然而這三道湊章發往東京後,如泥牛入海般一直沒有訊息,現在王樸前來宣旨,而不是中書舍人,說明皇帝很重視這些事,但顯然又心存疑慮。否則跑腿宣旨這種事,豈需要一個門下省正四品下的左諫議大夫。
“章大將軍既然這麼問,為何不先待朝中相公們廷參批覆再行事?”王樸眼皮一翻,一臉嚴厲地反問。
“咳咳……會州離東京千里之遙,等朝中批覆就到明年夏了,時間來不及了吧?”章鉞可沒什麼顧忌的,改了軍隊編制,這事要往大了說甚至能扯到居心叵測,圖謀不軌;往小了說根本不算什麼,藩鎮節帥治軍,只要合理當然可以便宜行事。
“制曰:冠軍大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涇州彰義節度使章鉞,擅改軍制本當嚴懲,念在其勤勉用事,治理會州有功,積極鞏固邊防,特攝河西討捕副使,擇日進兵涼州,抓捕叛賊折逋嘉施等。”後面是中書和門下的相公們署名,王樸很快唸完,雙手高舉制書呈上。
“臣謹受命!”章鉞從帥案後繞步而出,向東京方向遙行拜禮,接過制書,禮儀算是完成了。
“章將軍既已受命,當儘快備戰,早日進兵。另外,河西討捕大使的人選是侯章,陛下給予寬容,讓他將功補過。考慮到彰義軍可能兵力不足,已遣副使前往靈州宣旨,命朔方王景派兵協助。對於鎮遠軍擴編改制,陛下希望章將軍給出合理的解答。”王樸回旁邊落坐,嚴肅地問道。
“關於改制,以及新編軍隊架構,在湊書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河西之地不似中原,四野荒涼少有人煙,更適合小編隊山地、沼澤、從林作戰,大軍征戰在外要防兵變、士兵不聽號令擅自逃散、不守軍紀縱掠等,為此明確地設定監軍;另一個就是編制縮小,正對應河西蕃羌所設定的十夫長、百夫長、小千戶長僚佐、小千戶長、大千戶長僚佐、大千戶長、萬戶長等部族編制,中書相公或許不理解,但樞密院諸位應該能明白才是。”章鉞只得再詳細解釋。
“樞密院鄭相公反對,魏相公倒是認同,陛下也曾是老行伍,當然明白,否則就不是王某前來了。只是……王某入關中路逢賈多有抱怨,言西北新鮮貨物緊俏,商事難為。王某所見市集商品多有鐵器鍋盆、棉織布帛衣襖、奶酒奶茶等新鮮物事,有商標明示產地乃是會州、延州,莫非章將軍治軍獨樹一幟,經營商事也要開拓創新,獨霸商場?”王樸語帶諷刺,目光炯炯地盯著章鉞問道。
王樸這麼逼問,章鉞心中惱火,大聲反問道:“自廣順三年攻取會州,當時王大夫也隨陛下從徵,應該見過會州是什麼模樣吧?章某領會州刺史近兩年,如何治理出些主意總能行得吧?招商引資的策略也不見得就錯了?更何況,朝中相公們一不出錢,二不出人,反要收取鹽稅、馬稅,如今薄有政績反倒質問了?焉有是理?”
“胡說八道!陛下信重於你,對你如何治理會州從不干涉,這才有如今政績。可你倒好?私改軍制,大行商事,若天下方鎮皆仿效該如何是好?某此來欲去會寧,你這幕僚為何一意勸阻?莫非心虛怕某看見?”
王樸也慪火,都說明白了,陛下其實不想深究才派了某了前來,就只是需要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好作為特例到時搪塞其他方鎮,你還來氣了,到底懂不懂事嘛。
封乾厚卻是旁觀者清,微微一笑,連忙起身圓場道:“王大夫息怒!之所以勸你暫留,是看路遠,又臨近年關,天氣不好,使君也快回來了,並不是阻攔你前去。要知道會寧州衙為安置移民,建設軍堡城鎮等一直是負債狀態,若無商人流通鹽馬生皮等貨物,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