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3/4 頁)
對應的散官、勳、爵什麼的就亂了。
“勳和爵晚唐就已經棄之不用,散官就是軍銜資歷,升遷要論資排輩,卻是要改一下。大家議一議,看怎麼個改法剛好對應二十九階。”
若論勳和爵,章鉞就該加封為上護軍、開國縣公了,但現在勳基本棄用,爵位是鄉公、縣公、郡公、國公、郡王五個等級,朝中親貴和老資歷節帥無可加封了才加爵位,再無可封了就改封,換個封地名,都有名無實,所以這時代封國公、郡王的其實很多。
幾人很快議定,營指揮一級為宣節校尉、宣節副尉,營虞候低半級或一級,為宣節副尉、禦侮校尉就可以。再往上依次改為:團級為翊麾都尉、翊麾副尉;旅級為致果都尉、致果副尉;師級為振武都尉、振武副尉;軍級為昭武都尉、昭武副尉,再上就是遊擊將軍到驃騎大將軍。
自從九品下到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仍是二十九層品級階次。這個說起來是很坑的,但武將不能不多點階次,否則就出現升無可升,賞無可賞的事。
“如此一來,團是個中間兵力編制等級,旅五千兵對應一軍兩千五,分兵即可,當然也有十個營一軍的則剛好。師對廂的話有所不足,則兩三師為一個方面軍也還可行。”宣崇文細細推算著兵力配置,話說得有所保留。
章鉞當然明白他的意思,暗指同級官職下,兵力不對等,便笑著解釋道:“這個好辦!如果一到兩團臨時受命分兵作戰,可稱為混編團,這個單位兵力在團和旅之間,也是團,不能稱為旅,當然裝備和兵種上,可以多方面混成獨立作戰單位;
小於五萬兵力也不可稱之為軍,若兩到三師臨時分兵,則可稱之為或者混成師。如果行營派遣旅、團級小規模部隊為偏師方面作戰,可命名為獨立團、旅、師等單位。但武器使用,兵種配置,行軍列陣作戰,這方面需要長期摸索。”
“可行!到了團主這個級別的軍官,這些東西都應該能懂。營指揮就有自己的官印旗鼓、兵符腰牌,那番號按數字命名麼?這些符印旗鼓都自己置辦,你得上湊朝庭批覆才行吧?”宣崇文持贊成意見,但是有些顧慮。
“當然,我們可以先升級為團,目前由州衙直轄。除宗景澄外,下令讓各駐地營指揮都回來,過幾天就開始。正好趁現在有空,把這些東西都一次設計好,明天就讓匠人做出來。”章鉞是雷厲風行,打算整編後,按後世方法練兵,至少六營新兵可以先練出樣板來。
宣崇文地位是較高的,一直是他在詢問,郝天鷹現在是主管馬軍的,不由就問道:“那馬軍也要這樣整編麼?”
“馬軍多了養不起,宗景澄帶走了六營權道謹部,剩下兩營正好合並,你為團主,明金鵬為副,梁知義、義謙升任營指揮,正副參議、副指揮人選另外挑好報上來。老營都如此辦理吧,新兵稍後再說,另外營級系列番號要改一下,馬、步正式分家。”
經過一天的商議,編制官職等階確立,計劃將鎮遠軍整編為七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團級軍官人選也逐步選定。(未完待續。)
第0326章 編練難題
臘月初七一早,會寧北郊三里的駐軍大營校場,三千新兵挎刀持槍,站得筆直,列成整齊的六個大方陣,面向校閱臺。
臺上今天佈置得有點不一樣,除了軍門旗兩面,突然多了豹尾門槍二根,四杆高大的旌旗隨風展開,上面書有大周、鎮遠、彰義、章等字樣,還有六面赤紅色大纛豎立在寬大的雲紋飛虎屏風兩邊,指揮所用五方旗、鉦鈳鼓角等一應俱全。
除了身著緋紅官袍的宣副團練,帶著一干披甲帶刀的軍官侍立兩邊,還有一位頭戴紗羅幞頭的年輕黑臉紫袍官員,看起來好大的排場架子,卻很沒個坐相,居然盤腿坐在矮腳帥案後。但人家好像掌著帥印和符節,那黃綢包裹的就是,權威的象徵。
“既然諸將士已到齊,那就開始吧!宣!”坐在帥案後的自然就是章鉞,他抬頭掃視臺下,新兵甲服武器都還不足,隊伍是整齊,衣著卻亂七八糟,軍容實在不怎麼樣,自然也沒什麼肅殺之氣。
除宗景澄部以外,駐防各地的營級指揮使陸續趕回會寧,這便開始著手整軍。首先,當然是頒發新的誥身任命,至於新兵,不過是讓他們出來見識一下。
李多壽應聲出列,從楊玄禮手中接過一份事先備好的卷軸,開啟來朗聲宣讀:“諸將士們,會州位處我大周西陲邊境,為適應未來戰事的需要,鎮遠軍將逐步改編,分為馬、步、水師、斥候四個軍種,下轄各營全面整編,升級為團,由會州團練副使宣崇文統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