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知的亞速爾群島和維德角群島中的任何地點以西及以南一百里格為界。”在這條界線以西將要發現之地,凡不屬於基督教的君主所有者,均屬卡斯蒂利亞。
在巴塞羅那,葡萄牙大使看過這兩道訓諭後認為,教皇的這個訓諭不能讓他們感到滿意,因為葡萄牙國王的希望是在這條分界線和非洲之間發現更富饒的土地和大陸。西班牙國王和女王找來哥倫布,希望他能提供一些必要的意見,為西班牙獲得更大的權益。哥倫布的建議是那樣野心勃勃,雖然沒有任何遺留的文字,但是教皇頒佈的第四道訓諭中卻明顯帶著這種咄咄逼人的架式。他確認西班牙無論在向西或向南航海或旅行中,無論他們在東方地區、西方地區,或在西、葡分界線上以及在印度發現的陸地,都歸西班牙所有。
瓜分(2)
第四道訓諭讓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大為吃驚,這道訓諭對葡萄牙十分不公正。它剝奪了葡萄牙追求了一個世紀的向南航行到印度的東方航道。而西班牙則可以沿西非海岸將主權擴張到任何地方。
若昂二世斷定和教皇的談判將會毫無結果,便直接找西班牙國王和女王磋商。修改原定訓諭的內容,縮小西班牙的勢力範圍。
面對強硬的葡萄牙國王,西班牙雙王不可能僵硬地堅持自己的權利。他們心裡清楚,西班牙在海軍和商船實力上還不是葡萄牙的對手。一旦兩國動武,那麼他們和西印度群島之間的交通就會發生危險。
於是,才有了這個著名的《托爾德西拉斯條約》。在以後100年的時間裡,這個條約被雙方認真地執行了。
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德和伊薩貝爾女王欣然同意這個條約,因為它明確保護了哥倫布在1年前向大西洋西部航行新發現的領土,避免了與鄰國的戰爭危機。而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在里斯本隆重宴請談判的使臣,將這個條約的簽訂視為他一生中最大的勝利,因為它保證了葡萄牙幾代國王已經開始了近1個世紀的向非洲南部海洋探索的利益。
許多歷史學家將世界史分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後的世界,那是因為地理大發現將整個世界聯成了一個整體,從那以後的世介面貌與以往相比,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象,揭開了一個全球人類相互溝通的新時代。
而歷史偏偏讓世界史的這個新開端出現在歐洲西南部邊緣地帶,做出這個大發現的最早的兩個主角,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這兩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家。
從世界歷史來看,這是歐洲西南角的兩個毗鄰國家第一次瓜分世界的條約。而這兩個國家在歐洲既不是最富有的國家,也不是最有實力的國家。更奇怪的是,他們對這個分界線所實際囊括的廣闊的領土毫無所知,對相互隔絕的全球世界和不同文明也只剛剛有了一點點接觸。
為什麼恰恰是這兩個歐洲西南角的國家,在這個條約簽署之後不久,各自都建立了世界性的大帝國,並且開啟了一個歐洲文明主導的世界歷史的新紀元?
他們是如何走上這條道路的呢?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海洋(1)
如同歐洲的一隻腳,伊比利亞半島從地中海伸向大西洋,葡萄牙就是面向大西洋的腳背。這個地處歐洲最西端的小國,只有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陸地邊境與西班牙接壤,700年來很少變更。在這片資源匱乏的土地上,只宜於種植小麥、葡萄和油橄欖。漫長的海岸線成為許多航海者的定居點。到13世紀末,葡萄牙有了自己的商船隊,到地中海的加泰羅尼亞、大西洋的比斯開灣和英格蘭之間進行貿易。
1。恩裡克王子的事業——葡萄牙的海洋探索。
葡萄牙12世紀從西班牙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王國後,這個地處偏僻的歐洲天主教小王國成為歐洲最單一的民族。在歐洲許多國家的民族意識還很模糊的時候,葡萄牙就已經很強烈地表現了出來。14世紀末,葡萄牙居然打敗了強大的鄰國西班牙,因此兩國的邊界維持了很長時間的安寧。
領導葡萄牙人打贏這場戰爭的是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後來,他娶了賢淑的英國公爵之女為妻,在他們生養的5個孩子中,有4個成為歷史人物。長子杜亞爾特後來繼承了王位,而老三恩裡克則為葡萄牙奠定了海上霸權的基礎,成為地理大發現的鼻祖。
1415年,葡萄牙攻打北非穆斯林的商業重鎮休達港,19歲的恩裡克王子作為先鋒,最早攻入城內,親自在城牆上升起葡萄牙的軍旗。
這次行動改變了恩裡克王子的一生。不久,他放棄了結婚和家庭生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