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嚀宓木潑���笆鮒褚肚唷⒙�釹閫猓�褂薪鵓ヂ丁⑻��椎取L��諮�縞站疲�溝壯斡ǎ�ê穸�荒澹�皇遊��貳=鵓ヂ叮�⒆誄蹌瓴龐信浞劍�宥�毀��級�荒澹�逗穸�簧巳耍�腥擻���安諾錄奼鋼��印薄#�4]崇禎皇帝很喜歡飲金莖露、太禧白,將之命名為長春露、長春白,宮中也就不再稱金莖、太禧了。有首宮詞說:
法酒清醇釀得工,尊罍亦自暢皇風。
太禧白與金莖露,不若長春是混同。[5]
平心而論,帝王居九五之尊,富有四海,能夠運用至高無上的權力,蒐集佳釀配方,調來最優秀的技師,總的來說,大內之酒,自是小民所釀不能望其項背;惟其如此,宮中制酒的配方,偶爾傳至民間,莫不視為珍寶。高濂藏有“內府秘傳曲方”,現轉錄如下:
白麵一百斤,黃米四鬥,綠豆三鬥。先將豆磨去殼,將殼簸出,水浸,放置一處聽用。次將黃米磨末入面,並豆末和作一處。將收起豆殼浸水,傾入米曲豆末內,和起,如干,再加浸豆殼水,以可捻成塊為準,踏作方曲,以實為佳,以粗桌曬六十日,三伏內做,方好造酒。每石入曲七斤,不可多放。其酒清冽。[6]
我想,今日酒家有興趣者,不妨一試。
皇帝畢竟是皇帝,其舉手投足,往往影響整個國家、社會。以飲酒而論,如普通百姓,即使發起酒瘋來,多半是在家門中鬧些小風波而已。而皇帝嗜酒,則有可能敗壞國家大事。因此,大臣往往向皇帝進諫,勸其節酒。如李賢(1408—1466)在給代宗朱祁鈺(1428—1457)的《上中興正本疏》中,即提出:“夫宴樂乃害心之鴆毒,酒色實伐性之斧斤。伏望陛下以前代聖賢之君為法,絕去嗜慾之私,養其清明之德,以斯民未被其澤為憂,以天下未得其寧為念。”[7]而對於大臣,皇帝更不會允許他們溺於酒海,嚴重的,將被枷號示眾,甚至革職。對於此事,有明一代皇帝中,以宣宗朱瞻基(1397—1435)抓得最緊。他鑑於“郎官御史以酣酒相繼敗”,專門撰寫了《酒諭》。這是明代酒史中很有價值的文獻,引了《周禮》、《書經》及古聖賢的明訓,說明酗酒的危害性:
§虹§橋§書§吧§BOOK。
第21節:酒與皇帝(1)
天生谷麥黍稷所以養人,人以曲糵投之為酒,《周官》有酒正,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齊之名、三酒之物,以供國用。《書》秬鬯二卣曰明禋,《詩》既載“清酤賚我,思成以享”,祀神明也。“厥父母慶,洗腆致用酒”,以事親也。“豈樂飲酒”,以燕臣下也。“酒醴維幔��靡源蠖貳保�磅Ь樸醒埽�侄褂屑�保�喔感旨芭笥壓示梢玻�雜彌�笳擼�臍驢煞蝦醯慷�笫賴⑹扔誥疲�笳咄齬�ド恚�≌甙艿路鮮攏�破淇捎瀉醯孔源笥硎枰塹醫涓示疲�商樂戀垡邑韙頁繅��耐酢⑽渫踅涑枷略弧拔摶途啤保�弧暗陸�拮懟保�弧案罩樸誥啤保�鬃友浴安晃�評А保�擲裼幸幌裝侔藎�輝蚓臍攣�豢捎性眨糠蚍薔莆摶猿衫瘢�薔莆摶院匣叮�┙魘ト酥�潿�裰�恃桑��跗淇梢病#�8]
顯然,這篇歷史文獻中所引孔子的名言“不為酒困”等明訓,以及宣宗說的“耽嗜於酒,大者亡國喪身,小者敗德廢事”,即使在今天,仍然不失為是長鳴的警鐘。誠然,今天的世界比古代複雜得多,因嗜酒亡國,不可能再發生。但是,澳大利亞的土人,有錢即買酒,有酒則必痛飲而至於酩酊大醉,從早到晚,幾乎全泡在酒中,人們正擔心這些土人,將因嗜酒而導致絕滅種族。這與我國殷人嗜酒而亡國,如出一轍。誰能料到,“殷鑑不遠”,卻在澳洲當今之世?
當然,反對“耽嗜於酒”,絕對不等於禁酒。對於臣下的適當飲酒,皇帝不但不反對,有時還十分關心。如生性寬厚平和的孝宗朱祐樘(1468—1505)曾經問一內侍:“今衙門官,每日早起朝參,日間坐衙,其同年同僚與故鄉親舊亦須燕會,那得功夫飲酒?”內侍回答:“常是夜間飲酒。”孝宗聽後忙說:“各衙門差使缺人。若是夜間飲酒,騎馬醉歸,那討燈燭?今後各官飲酒回家,逐鋪皆要籠燈傳送。”[9]從此,形成定製,北京、南京都一樣,雖風雪寒冷之夜,“半夜叫燈,未嘗缺乏”。應當說,像孝宗這樣關心體貼臣下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
事實上,皇帝用於賞賜的酒,數量是相當可觀的。在明朝典禮中,每宴必傳旨:“滿斟酒。”又云:“官人們飲幹。”李東陽(1447—1516)有詩謂:“坐擁日華看漸近,酒傳天語飲教幹。”此外,還有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