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4 頁)
?請陛下一定細察!”
這不是將司馬光比作孔子、孟子了嗎,而神宗則成了不懂事的子路與世人?可神宗不過微微一笑,知道他們倆是鐵哥們兒了,也不來與他爭辯,只揮手請公著下殿了。
公著已經走了幾步,突然想起辭職的事還沒有結果,又復返身折回來了。神宗沒辦法,只好給了他一句放心話,準他辭職,新職等另外安排。公著這才雄赳赳地得勝下殿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大宋遺事 第六十四回(1)
鍾子正收復綏州地
韓稚圭改判永興軍
隨著判相州的敕命,朝廷還專門另下了一道恩詔:讓韓琦出入仍用兩府的儀仗;在興道坊賜他一處住宅;他的長子韓忠彥韓師樸,也由秘書丞晉升為集賢校理。韓琦自然要進宮叩謝皇上。
眼見著三朝丞相、冊輔元勳真的要離開,神宗心裡怎麼著也不是滋味,不禁滴下淚來:“丞相一定要棄朕而去,朕也沒有辦法,只好隨你了!還望丞相多加保重!”
韓琦一時也百感交集,哽咽難言,半晌才回道:“陛下聖恩浩蕩,老臣就是肝腦塗地,也難以補報萬一。老臣請去也是萬不得已,還望陛下原諒!”
這君臣之間,歷來關係微妙,難以盡言,他們這感情也倒不都是假的。
兩個人對著發了一會兒呆,神宗才又問道:“愛卿一去,誰能擔負重任?”
韓琦沒吭聲。
“王安石如何?”神宗指名道姓了。
“王安石品學兼優,做翰林學士綽綽有餘。至於輔國執政,就完全不合適了。”韓琦沉吟道。
不合適?哪兒不合適?是因循守舊不合適,還是革故鼎新不合適?不過,這話神宗只擱在心裡,沒問出來。明知不會有什麼好答案,何必多事!他另外改口道:“丞相就要動身,事情一定很多,朕也不耽擱你了,且回去忙你的吧!”
既有這話,韓琦也就告退了。
丞相遠行赴官,當然不像一般小民外出,抬腿就走,有的是事情需要料理。光說交接政事,就非同小可。他這裡還沒收拾好,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他不去相州了。
陝西那邊又出了事。
英宗手裡,西夏不就狠狠挑釁過一次,弄得歐陽修連著上書請求備戰,韓琦大搞義勇刺手?這一次,主動權開始卻是操在大宋手裡。
神宗接位,他的戰略思想雖然還沒有最後形成,但收復失地、積極進取的心態,卻是早就有了。他的《滿江紅》慷慨悲歌,既憤怒“燕山河套胡塵急”,又幻想“談笑灰飛強虜滅”,不是早就露出了端倪?這思想的最近源頭,可以追溯到他做郡王的時候。
王安石當年不是舉薦過薛向薛師正嗎?不久,他就升了陝西路正轉運使,一直留在任上。久在陝西,對於邊事當然比較熟悉。英宗接位,他就邊事連著上了幾次書。先是向朝廷獻了十五篇《西陲利害》,專門考較與西夏的關係及西部邊陲興利除害的種種事情。跟著,又上書陳述了御邊五利:一是信任將帥,守住衝要之地;二是主動攻擊,讓敵人疲於奔命;三是減少邊防戍守士兵,擴充實力;四是堵死西夏經濟來源,讓它財政崩潰;最後是節省開支,讓國家本固枝榮。英宗很賞識他的這些建議,一直將它們放在手頭,以便隨時翻看。正做郡王的神宗常在英宗身邊,近水樓臺,這些奏議也都一一拜讀了。心裡既很佩服,對師正本人有了較深的印象,他的那些思想,也就不知不覺匯入神宗的腦海,成為神宗西夏對策的最近一個源頭了。
神宗接位不久,就收到師正的一個奏摺,請求優賞西夏一個投誠的酋長朱令陵。這朱令陵是西夏橫山族的一個很得力的酋長,是由清澗城守將鍾諤鍾子正招降的。清澗城還是范仲淹當年屯兵戍邊時建的,正是接壤西夏綏州的第一座邊境堡壘。鍾諤鍾子正呢,也是將門之後,敢作敢當的一個人。延州主帥怕挑起邊境紛爭,負不了那責任,原來不同意招降朱令陵。鍾諤拍了胸口,願意承擔一切責任,這才招過來了。西夏來要人的時候,延州主帥又打算放人,鍾諤不好再頂,只說:“咱們這邊也有人叛逃。有一個叫景詢的,前不久就跑過去了。西夏要人,可以拿景詢來換。”主帥拿鍾諤這話一回,西夏再不要人了。轉運使有權監察一路官員,鍾諤也將這件事報告了師正,師正是支援他的。師正已經做主,賞了朱令陵十頃田,一所住房,這次是請求朝廷再封他個官兒,也好讓他向同胞炫耀。這對於招降橫山族人,大有好處。封賞當然不成問題。神宗對師正心儀已久,乾脆以這個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