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磨著,要是每塊能夠製作玉符的玉石都值幾十上百萬,以後可怎麼辦哪?唉,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話真他媽的正確啊。
右手一晃,一簇火苗出現在右手食指上,只有一指多長,呈青白之色,但房間裡的溫度卻迅速升,足以證明這小火苗的威力極大。
火苗射在石頭上,發出哧哧的聲音,原石外層迅速軟化,變成仿若熔岩一般的東西,向下落去。地面上鄭子風早已準備了一個大盆,上面還墊了一層石棉。
對於石頭來說,一般溫度不是太高的時候會變酥變脆,然後裂開,但鄭子風的木中火溫度實在太高了,使石頭跳過了脆裂的過程,直接化為熔岩,這說明火苗的溫度已經可以和火山相媲美了。
小心的控制著火苗,鄭子風很快就把原石外部的保護層全部燒掉。能夠製作玉符的玉都有一個基本的特性,就是不怕火煉。真火可以使之變成仿若液體般的存在,但冷卻之後,依然如初,只是形狀發生改變而已。而就因為這個特性,使地球的大部分玉都不適用製作玉符。
這塊玉有成人拳頭大小,呈淡青色,是塊青玉,算是能夠製作玉符的玉中極普通的一種,不過,對於鄭子風目前來說,已經夠用了。
先是休息了好一陣,把木元火訣又練了三個周天,將消耗的靈力恢復得七七八八,鄭子風開始繼續工作。
這塊青玉雖然可以使用了,但裡面的雜質還是太多,因此無法承受複雜一些的陣法,能夠容納的靈氣有限,威力自然不會大,所以,必須的精煉還是需要的。
在鄭子風用木中火的持續精煉下,拳頭大小的青玉液體慢慢縮小了一半。鄭子風收了真火,應該差不多了,試驗性質,也不用太過於苛求。
玉符的外形可以隨意製作,關鍵是內部要擁有足夠容納陣法的空間,所以說玉符的煉製之法也是相當重要的,好的煉法可以將陣法縮到更小的程度,在同樣的空間裡就可能容納更多的陣法,提升更大的威力。
當然,如果有人願意,煉製一個成年人大小的玉符也是可以的,這樣自然可以容納極多的陣法,只是這麼大的東西,可怎麼戴呢?更不用提為此而消耗的大量原料了。
鄭子風重新用真火將青玉分出小拇指大小的一小塊,開始在裡面繪製陣法。陣法的繪製需要透過靈識控制體內靈力拉出的細絲,在青玉內部描繪出立體的陣法結構,一量陣法完成,就可以自行吸取天地靈氣,源源不斷的補充陣法所需。
其實陣法繪製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透過靈識控制靈力繪製,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在很微小的地位刻制陣法。另一種是手繪,一般用於比較大型的陣法刻制。
鄭子風刻的第一個陣法是個簡單的聚靈陣,可以自動將天地靈氣聚集在玉符中,緩慢釋放溫養佩戴者的身體,對普通人比較有用,可以有病減輕,沒病防身,是居家旅行的必備良品。
之所以刻這個陣法,是因為聚靈陣相對比較簡單,比較適合新手使用。畢竟這種陣法在修真界已經是普通的東西了。
真火還在燃燒,保持著青玉的液體形狀,而鄭子風已經將全部靈識都集中到了小拇指大小的青玉中。靈力順著他的左手食指緩緩進入青玉內部,在靈識的操作下拉下細絲,這一步很吃力,畢竟對於靈力來說,越是精細操作起來就越麻煩,當靈力被拉成髮絲的數十分之一大小時,鄭子風頭上冒出了汗水,控制起來實在太吃力了。
正準備刻畫陣法時,靈識控制稍一加快,靈力絲忽然斷了。青玉上發出咔嚓一聲,迅速由液態化為粉末,飄飄灑灑的從半空中落下。
唉,這就是製作玉符最鬱悶的了,一旦煉製失敗,玉的內部結構立刻會發生變化,再也沒有了不怕火煉的效果,自然不能重新使用了。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玉在煉製失敗後都會變成粉末,只是青玉質地太差,結構發生變化後,被真火一煉就如同木柴被燒成了灰一樣。
鄭子風想起了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話太他媽有道理了。想到這裡他又有些慶幸,幸虧自己有個好靈寶,如果不是丹丹控制著傳授的內容與速度,真要把一大堆修真知識都弄進腦海裡,他說不定已經被搞瘋掉了。想想吧,把一個小學生扔進大型圖書館裡,他立刻就變成了學識大師,可能嗎?所以說,丹丹現在所用的循序漸進才是正宗方法。
從記憶上來說,鄭子風對一些普通玉符的煉製方法已經掌握了,可這才剛開始煉製,就發現了知識與應用上面的差別。由此又想到了還沒開始的煉丹,看來,以後自己必須多進行一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