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突然,陳耀揚的聲音打破了眼前這一幕:“大師,我有一事想請教一二。”
鶴峰法師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陳施主,但說無妨。”
陳耀揚狐疑道:“大師,世上真的有佛嗎?”
鶴峰法師雙手數著佛珠,默唸了幾聲佛號後才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三位,老衲就講一個故事給各位聽。”頓了頓續道:“當年達摩祖師千里迢迢從天竺來到中土傳受佛法時,面見梁武帝,梁武帝問祖師道:‘大師,朕一生行善無數,救災扶貧,造橋修路,仗義疏財,請問大師,寡人有多少功德?’達摩祖師道:‘無功無德。’梁武帝聽後有些發怒,隨後又問道:‘那世上可有佛?’達摩祖師回答道:‘沒有。’梁武帝臉色一沉,發怒道:‘你可知自己是誰。’達摩祖師說了聲不知,梁武帝一氣之下離去。”
說到此處,鶴峰法師望了望正專心致致聽自己講話的陳耀揚道:“老衲想請問陳施主,達摩祖師的三次回答有何用意?”
陳耀揚一時陷入了沉思。片刻,陳耀揚才回答道:“達摩祖師說梁武帝做了那麼多的善事卻無功無德,是因為梁武帝做了許多的善事本是功德無量,只因他常把做來的善事好事掛於嘴邊,而成了口業之罪,故而善惡相抵,功德與罪過同消,變成了無功無德。是也不是?”
鶴峰法師微笑地點了點頭道:“阿彌陀佛。陳施主所言正是,確有慧根啊!”
陳耀揚續道:“其後,梁武帝問達摩祖師世上是否有佛,達摩祖師回答沒有,也是正確的。因為世上本無佛,如果心中有佛,佛便在心中,如果心中無佛,何來唸佛之說。對也不對?”
鶴峰法師雙手停止了數佛珠,伸起合十道:“阿彌陀佛。陳施主所言正如天堂與地獄的形成,全在人心一念的轉變。人有善變,即是天堂;人有惡念,便是地獄。因果報應,毫釐無差。”說完又喧了一聲佛號。
一旁的印雲和尚點了點頭對陳耀揚道:“陳施主,那你現在覺得世上有沒有佛呢?”
陳耀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有既有,沒有既沒有。”說罷,對鶴峰法師道:“晚輩真是慚愧!這第三嘛,達摩祖師為何連自己也不識得,這……這晚輩還真要請大師指點迷津了。”
鶴峰法師雙手又數起了佛珠,默唸著佛號片刻,才道:“達摩祖師已到了忘我之境界,故能成佛。”說完又喧了一聲佛號。
陳耀揚“哦!”了一聲,點頭稱是道:“晚輩受教了。”
鶴峰法師喧了一聲佛號讚許道:“陳施主甚有佛緣,此乃上海之幸,幸何如哉?阿彌陀佛。”
陳耀揚聞言,撓了撓頭微笑地謙虛道:“大師謬讚,令晚輩汗顏不已。”
印雲和尚笑道:“陳施主何必謙虛,連小僧都想誇讚你幾句,只是都被鶴峰法師搶先了。”
陳耀揚看著印雲和尚道:“印雲大師,不會連你也來消遣我吧!”
印雲和尚微笑地合十道:“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頓了頓,站起身來說道:“天色已然不早,我們就別打擾鶴峰法師休息了。”
陳耀揚和王鼎聞言同時站起身來,與印雲和尚一同向鶴峰法師施禮告辭。
走出禪房,印雲和尚道:“我帶你們先去休息,什麼事明早再說。”
陳耀揚狐疑道:“你不用跟鶴峰法師知會一聲嗎?”
印雲和尚“呵呵”地笑道:“鶴峰法師剛剛不是同意了。”
“有嗎,我怎麼沒聽你們說。”陳耀揚不解道。
印雲和尚提醒道:“剛剛鶴峰法師不是說出家之人應開啟方便之門。”
“哦,我明白了,你們是在說禪語啊!”陳耀揚恍然大悟道。
“嗯嗯,看來陳施主確實頗具慧根啊!”印雲和尚讚許道。
兩人又閒聊了一會兒,印雲和尚領著陳耀揚和王鼎再次經過大雄寶殿,然後改往東廂房而去。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第137章 報仇雪恨待籌謀
由於印雲和尚曾經在靜安寺掛過單,因此對靜安寺的建築環境、地理位置頗為熟悉。在他的引領下,陳耀揚和王鼎進入了東廂房一間大禪房內。
印雲大師先行吹亮了火摺子,緊接著走到茶桌前將桌子上的油燈點亮,大禪房如同白晝一般的明亮。
陳耀揚環視一週,只見大禪房佈置簡潔,正中的牆壁上懸掛的一塊紅色的菱形牌匾,牌匾上書寫著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