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1/4 頁)
李逸帆這麼一說,李立強頓時想起了酒店開業的時候,楊玉河找安娜問她有沒有興趣在濱城投資的事情,當時確實是提起了這麼兩個專案,但是他實在是想不出來,這兩個專案和他們投資印刷廠有什麼關係。
“楊叔叔要建設高新園區,而且那次我也看到了他規劃的園區位置,大概就在星海山的南麓,星海灣附近,哪裡正好在理工大學的南邊,哪裡不光有理工大學,還有財經大學,還有海事大學,以及輕工學校,以及交通大學,醫科大學,可以說那邊就是咱們濱城的教育中心。而到時候一旦高新園區的專案立項,展開建設,肯定會開始招商的,咱們作為楊叔叔最親密的盟友,哪能不捧場?我看到時候,咱們就把印刷廠搬遷到哪裡去好了,正好這也是個合適的理由,搬遷過去,然後把老廠址空出來搞開發。而且到時候那個高新園區的土地價格,肯定也非常的便宜,咱們在那邊也不妨大手筆的拿下幾塊地……”
李逸帆這番說法是環環相扣,不過這道理李立強和張淑也全明白,確實這個說法很有道理。
其實楊玉河之所以搞這個高新園區,就是為了和原來濱城一把手搞出的開發區區分出來,而這個高新園區雖然對外喊出的口號是什麼高新技術企業園區,但是其實大家都知道,誰會在乎你在這個園區是不是搞什麼高新技術的?
只要你能夠落戶到哪裡,那你就是給足了楊市長面子,到時候楊市長就肯定會記得你。
對於這個高新園區計劃,李逸帆記得也很清楚,當年轟轟烈烈的搞出了好大的陣仗,也確實有一批所謂的高新企業落戶了園區。
但是十年過後,這些落戶園區的企業,最後存活下來的也不過就是那麼區區不到十家,至於當初楊玉河雄心勃勃想要打造的電子科技高階產業園區,根本就沒能成行。
畢競濱城不是京城,也不是浦海,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高jīng尖的入才,也沒有那麼多的高jīng尖的專案可以進行投資。
不過那些當初給楊市長捧場的企業,最後也都沒吃虧,因為十年之後,當房地產大cháo蓬勃發展的年代,那個所謂的高新園區,迅速就被劃分成了濱城房地產發展的新興地段。
原本一片荒蕪的星海灣那時候已經被開發的差不多了,於是各大房地產商一擁而入,紛紛從那些企業手裡購地,打算把這裡打造成濱城的第三市中心。
一座座小區拔地而起,各大商場不斷入駐,哪裡也迅速就成了濱城的第三市中心。
只不過那時候哪裡的土地的價值可是不菲,隨隨便便幾百畝,沒有幾個億,你根本想都別想,雖然和京城,浦海那些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帝王無法相比,但是在濱城那也是不菲的地皮了。
可是如果現在入駐的話,價格那可就便宜的多嘍,按照之前楊市長透漏出來的訊息,那些地本來就是開山填海,造出來的地,而且為了吸引企業入駐,土地的價格會非常便宜,甚至一百來塊就能拿下一畝,根本就和跑馬圈地沒什麼區別。
這樣的好機會,李逸帆有如何能夠錯過。
投資這個印刷廠,即能夠在當下靠著王克正他們白勺關係獲得利潤,又可以在一年之後,高新園區推廣的時候,買好楊市長,又可以為幾年之後的房地產大cháo,提早做了土地囤積的準備,這樣一石三鳥的好事,現在不做更待何時。
而李立強和張淑也聽明白了李逸帆的意思,確實這樣一講起來,這筆買賣確實值得做o阿!
“而且老爸,老媽,你們也不要覺得沒信心,其實這印刷廠的買賣真的有得做。別看這買賣好像印刷一張卷子的利潤也就是一分錢不到,可是架不住量大o阿,咱們濱城理工的名氣不小,今後還要擴招,每年學生估計都要好幾萬,這些學生的書本,試卷,這得多少o阿?還有有了王克正和田科長他們白勺關係,一中,還有市裡面的其他幾個中學,小學什麼的這生意不都得是我們白勺?而且咱們如果入駐高新園區,市zhèngfǔ的印刷任務咱們就能承擔不受,買年市zhèngfǔ發的那些什麼rì歷,掛曆,這些不都是錢嗎?再者說今後如果入駐了高新園區,那周邊可都是大學呢,咱們也可以透過王克正他們好好的接觸接觸教育界入士,只要和那幾所大學搭上關係,哪怕在拿下他們其中的一所,那今後也可以說絕對是財源滾滾o阿!”
說道這裡,就連李逸帆自己都是眼冒金光,確實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印刷生意,這買賣技術成本低,進入門檻低,競爭相當激烈。
可是其實這就是一門比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