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第1/4 頁)
在居然連自己的市場都要被人攻陷。這樣的結果。可能不是任何一個以華國的茶文化為榮的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立頓後世之所以能夠在國內站穩腳跟,並且做大,其實主要靠的還是他們的奶茶,而至於立頓的袋裝速溶紅茶,和速溶綠茶,還有速溶茉莉花茶等等產品,在國內的銷量其實都只能算是一般,要不是靠著他們的奶茶在國內打響了名號。估計他們的這幾款產品根本就沒人願意買。
而李逸帆要做的的,就是要趁著立頓還沒弄明白國內的茶飲料市場的規律之前,早早的把立頓的奶茶產品,在國內趕盡殺絕。
現在國內的奶茶市場,幾乎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出了一些大型旅遊城市的著名景點的附近,有那麼幾家什麼從寶島那邊流竄過來的概念奶茶店之外,在國內的市場上幾乎看不到什麼奶茶。
畢竟國內的飲茶文化源遠流長,而國人對於飲茶的習慣也相當的固執,很多人都不認同奶茶。甚至認為,這根本就不是茶。最起碼不是我們印象當中的茶。
但是奶茶這東西,在國外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自從英國人喜歡在茶葉裡新增牛奶和蜂蜜的習慣,隨著英國人的堅船利炮,在全世界範圍內到處開花之後,這種英國式的奶茶文化也隨之散佈到了全世界。
後來在回流到香江,寶島等地,然後在經過當地人的改制,將這種奶茶,做的更加的符合國人的口味,進而在東南沿海和東南亞一代開始流行起來。
可是在國內,因為現在才不過是2001年,目前國內社會的主流人士,還是六十年代,或者七十年代正值當打之年的壯年人士,而他們接受新鮮事物和新鮮概念的能力,相對較差,所以目前奶茶在國內還沒有流行起來。
而等到進入了2000年第一個十年的後期,隨著八零後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並且漸漸的成為社會的主流,甚至等到這個十年之後,九零後的新鮮人也開始搶班奪權之後,隨著這兩代人的崛起,社會主流對新鮮事物的接納能力,都要比原來強得多。
這也是為什麼在2004年之後,國內的奶茶行業,能夠迅速的崛起的最主要原因。
而這些可都是原來歷史上的史實,並不是誇張的橋段,八零後的第一代年輕人,大概就是在2004年左右,開始從大學畢業然後進入社會的。
對於這一代人而言,飲料甜品,已經成了他們中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碳酸飲料,可能陪著他們度過了童年,少年時期,可是在進入成年期之後,隨著社會健康意識宣傳力度的增大,或者是對於一層不變的碳酸飲料的厭倦,這一部分人開始尋找其他口味的飲料。
而這時候正是立頓,正是時候的邁出了第一步,2004年,正是立頓,率先在國內推出了袋裝速溶奶茶,並且靠著他們精心策劃的營銷方案,一舉就讓他們在茶飲料市場打了個翻身仗,並且從此是一騎絕塵,一發而不可收拾。
正是立頓當年率先開啟了國內的奶茶市場,然後就順勢也產生了其他無數的奶茶飲料製品公司的跟風,比如迅速跟進的雀巢,街客,避風塘等等,都在國內大獲成功,賺了個盤滿缽滿,而這其中最成功的一家,就要數那個X飄飄奶茶了。
從原來一家年銷量不過是四百來萬,只侷限在南方某地的一家小型企業,人家一舉就做大到了年銷量超過四個億的,國內第一的袋裝奶茶飲料企業。
而在袋裝奶茶迅速崛起之後,國內的瓶裝奶茶飲料市場,也迅速的進入了繁榮期,尤其是在2010年左右,隨著人們對碳酸飲料和冰茶飲料的厭倦,奶製品飲料開始進入了快速增長的爆發期。
而現在李逸帆要做的,就是第一步提早佈局,然後再看看有沒有機會,把國內的飲料市場的黃金期給進一步提前而已。
其實要是比起來,瓶裝水的利潤更大,但是現在國內瓶裝水的市場,競爭非常大,而且因為一些企業,早就已經提前佈局了,國內一些好的水源地,人家早就已經佔領了,現在想要插進去的話,需要的投入太大,李逸帆有點玩不起,要不然他還真想到那個市場裡去攪和攪和。
斯密斯現在正小雞啄米似地不斷點頭,聽著海蒂的招呼,現在他對海蒂可是興不起一點反抗的心思,因為人家手裡掌握著對他的生殺大權,所以海蒂吩咐他幹什麼,他就得幹什麼。
既然斯密斯不反對,而且還要出來當出頭鳥,那麼剩下的事情就好辦的多了,很快雙方就基本敲定了大致的事宜。
然後斯密斯就很是想的告辭離去了,斯密斯走了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