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第1/4 頁)
而且因為是省級公路,沒有太多的油水,外面的投資公司也不願意在這個專案上投資,所以楊玉河就希望能夠從省交通廳這邊得到支援,得到相應的撥款。
但是這個顧廳長也是個老油條,和楊玉河進行了幾次的接觸,可是就是不肯鬆口,搞得唐慶豐的臉上也不好看。
今天把這顧廳長請來,還是想讓他和楊玉河在做進一步的溝通,今天下午當李逸帆和唐甜離開了酒席,去上學之後,這位顧廳長也說出了他的想法。
原來他有個妻弟,也是他們家裡重點培養的物件,現在他這位妻弟正好是在濱城的隔壁市應城市做市長,目前在應城的發展不太盡如人意,他知道唐慶豐和楊玉河交遊廣闊,於是就像透過他們倆人的關係,給他這個妻弟的主管城市拉點投資,其實也就是想要透過利益交換的方式來為他的家族謀點福利。
說起這應城市和濱城市是近鄰,同樣是圍繞渤海灣的城市,只不過這座城市的級別和發展程度可要比濱城弱得多。
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因為濱城的發展所引發的黑洞效應,濱城的地理位置好,正好位於東北亞大陸的重要出海口,正好唯一渤海和黃海的交界處,又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城市,所以他的飛速發展,難免會吸引周邊城市的人才和資金的流入,這樣一來就導致了他周邊的一些城市經濟發展不佳。
在這個主要考核主政官員對當地經濟發展促進的年代,一個官員如果想要升官發財,就必須要在他所主管城市的GDP資料上做文章,尤其是拉投資的能力,可是一個考核的關鍵。
在這個全民啦投資的年代,地理位置,人員配置樣樣不佔優勢的應城,最近幾年可是被濱城越拉越遠,所以那位市長也是越來越焦急。
想給自己的城市拉來一點投資,搞建設,又苦於沒有門路,於是就請動了他這位省交通廳的姐夫來幫忙。
正好現在楊玉河和唐慶豐都有求於此人,於是這位顧廳長就把主意打到了這兩人的頭上。
楊玉河作為濱城市的市長,手裡的資源大把,到時候只要給他妻弟介紹過去一兩個投資商,就夠他妻弟樂呵的了,而唐慶豐就更不必說了,他的清風建設本來就是一個巨無霸,到時候隨便去應城搞兩個專案,都夠他妻弟的臉上有光了。
於是這位顧廳長,就在下午和楊玉河和唐慶豐提出了這麼一點‘請求’。
唐慶豐當然沒問題,只要拿到了高速路的建設專案,到時候去應城隨便建兩座商廈寫字樓什麼的就可以了,可是楊玉河卻頭疼了。
現在全國各大城市的主要領導都在想盡辦法,往自己的轄區里拉投資,哪有把投資商往別人手裡介紹的道理。
不過顧廳長也開出了非常誘人的價格,只要他能夠給他妻弟介紹一個不低於五千萬的投資,那麼省交通廳,將會在濱城的新火車站,新機場,還有市區內的道路建設上給予最大力度的支援,這下子楊市長猶豫了……
而推薦投資商去應城投資,現在他楊玉河能夠指使的動的,也就是他們李家了,所以現在的李立強,也跟著猶豫了……(未完待續。)
357。 投資海產養殖
去應城投資,可是現在的應城,到底有什麼值得投資的啊?
工業沒有,倒是應城原有的很多國營工廠先後的破產倒閉了,資源,也同樣沒有,無論是目前國內最緊俏的燃煤,還是石油,甚至是什麼金屬礦,哪裡都沒有。
地理優勢,有濱城這樣的城市壓在前面,應城就更別提什麼地理優勢了,恐怕除了當地同樣瀕臨渤海之外,其他這座城市,可以說是無一亮點。
沒有像樣的工業,沒有說得過去的企業,像李立強這樣搞餐飲起家的人,要他去應城搞開發,他還真是兩眼一抹黑,不知道該去投資些什麼專案。
所以當下午聽顧廳長提起這件事之後,李立強就有些猶豫了,搞什麼搞,關鍵是應城的老百姓消費能力,比起濱城來差太多了,到哪裡去搞什麼投資啊?
李逸帆聽李立強說起這個話題之後,眉頭也是緊皺了起來,確實到應城去投資,這個可不好搞啊!
因為正如之前李立強說總結的,哪裡實在是沒什麼好投資的。
不過有著兩世為人的經驗,李逸帆很快就想到了適合他們家發展的專案,而想起這一點,也正是因為後世應城在朝廷臺上給自己的城市大廣告宣傳的時候,所提到的那個鮁魚圈。
這個海產養殖專案,確實還是很有搞頭的。
事實上在即將到來的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