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1/4 頁)
濱城酒廠是濱城的老牌國營企業,就位於濱城市西城區紅旗水庫的邊上,緊挨著濱城水庫,哪裡周圍的自然環境保護的很好,周圍有很多自然河流,再加上附近的幾座小山上還有含有豐富礦物質的山泉水,也就給這個酒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早些年這個酒廠裡釀造出來的濱城老窖,一度行銷整個濱城和北省,銷量和銷路從來不愁,也是市裡的納稅大戶。
可是自從十年前這個酒廠就開始走向了沒落,之所以走上了這樣的道路,這當然也和濱城市的官場有著很大的關係。
九零年代初期,尤其是總設計師南巡講話之後,要求國內加大改革開放的步伐,而國內的白酒行業也開始進行的大規模的整合。
茅臺,五糧液。秦池等等酒業公司紛紛崛起,而一直在銷售手法和經營思路上不思進取的濱城酒廠,這時候自然而然就被人甩在了身後。
不過雖然如此,濱城酒廠出產的一些低檔白酒在本地還是買的不錯,中檔酒裡面也有濱城老窖在豎大旗,所以他們在當時那一陣的國企倒閉潮當中倒是混得不錯。
可是正是因為這樣的不錯的業績,也給他們日後的衰敗埋下了禍根,當時所有濱城市的人都知道這酒廠的效益好,那時候的人們更是消減了腦袋的想要到這家酒廠來上班。
於是各路拿著領導批的條子的人就開始紛紛在酒廠裡出現,很快一家原本只需要三百來人的企業。就被塞進去了六七百人,加上原來的職工,更是有將近上千號的人口。
這些被塞進來的人,都是幹吃飯不幹活的型別,久而久之廠子裡原來的工人就心懷怨氣,工作開始挑三揀四,於是廠子裡出產的酒的質量就不行了。
而之後又連換了幾任領導,可是這幾任領導,一個個都是光顧著往自己的口袋裡撈錢。至於給職工謀福利,給廠子找出路方面。他們是一點建樹都沒有。
等到兩年前的一任領導,更是開始誇張的造假,率先搞起了用酒精來勾兌白酒的勾當,結果惹出了禍端,東窗事發之後是鋃鐺入獄。
而濱城酒廠的名聲自此是一落千丈,在市場上根本就無人問津,很快本地的白酒市場就被外來戶們給搶佔了。
從那次事件之後,這檳城酒廠是越搞越糟,境況更是每日俱下。連換了數任領導都不能解決問題。
短短几年的時間,原本赫赫有名的濱城酒廠,已經從原來的光榮的納稅大戶,淪落到了市政府人見人怕的一個爛包袱,誰見了他都想早點把他甩掉。
當年靠著上級條子進單位的那些人,這時候早就已經更換門廳,有能力的就調走。沒能力的就乾脆辭職下海,只留下一些原來為了濱城酒廠流汗流血的老員工們,還依舊堅持在濱城酒廠。
這次的事情事發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廠裡的廠長和會計勾結。把年底要發給欠工人們的三個月的工資一起捐款跑路了。
這兩年工廠本來就開工不足,每個工人平時也就領著半個月的工資,本來盼著這次市裡劃撥下來的工資一次補齊的話,大家能過個好年,可是哪想到就在年前,這狗日的廠長和會計居然捐款跑路了?
這還讓不讓人過年?
還好老廠長還在,於是大家一起找老廠長商量看看有沒有辦法,在老廠長的安撫下,大家是強忍著委屈,過了個憋屈的年,不等十五,他們就組織人手來到了市政府的門前,開始給自己討個說法。
好麼,當年我們紅火的時候,你們是誰都往廠子裡面塞,三百人的工廠,愣是被你們搞成了三百個幹活的養活七百個不幹活的。
然後又胡亂派人來領導,這些王八蛋廠長一個個只會往自己口袋裡撈錢,至於真本事一個不如一個,現在倒好了,還派了個臥底過來,你們是生怕我們老百姓有錢咋地?
工人們在市政府門前是叫苦連天,一個勁的要青天出來給他們個所謂的公道。
而市政府大樓頂樓的會議室裡這時候卻是煙霧繚繞,幾個常委這時候都是肅穆端坐在哪裡,正在開會解決問題。
市委一號是王佔山不折不扣的濱城本地幫,是上一任濱城一號人物調走的時候,提拔上來的,今年五十多了,準備等到點退休了,是個守成有餘,拓展不足的人物。
原來的市委一號上調了之後,他就成了濱城本土幫的主心骨,雖然平時在各種常委會上不聲不響,但是楊玉河知道,這傢伙絕對是屬於那種咬人的狗不叫的那種狗,絕對不是善茬!
“都來說說吧,這濱城酒廠到底該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