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第3/4 頁)
策劃下,在黃臺吉與兩個大貝勒的角力平衡下,多鐸順利做了新鑲藍旗的旗主,讓他擔心的北上守邊,抵禦阿敏的事兒也沒落在他身上,鑑於新鑲藍旗實力弱小,黃臺吉還是讓其西去,監視左翼蒙古。
當然了,多鐸並未像阿敏那般,被遠遠發配出去,而是留在盛京參政議政。
雖然沒讓自己兒子坐上旗主位置,但在黃臺吉看來,多鐸算是個聽話的小子,這一次交鋒,是他贏了。
隨後,又在范文程的建議下,效仿明國,定官制,置六部,其中多爾袞掌吏部,德格類掌戶部,薩哈廉掌禮部,嶽託掌兵部,豪格掌刑部,阿巴泰掌工部,各部下設承政、參政、啟心郎等職位,大都被年輕聽話的貝勒貝子瓜分一空,將大貝勒的權柄分了大半,在加強汗權的路上又進了一大步。
另一件令黃臺吉高興的事兒,是遼東漢人工匠與他從關內擄來的漢人工匠,齊心協力,終於築出了還算滿意的大炮,自此金國不再是隻會騎馬射箭的蠻夷了,原先一籌莫展的城池塢堡,總算有了對付的手段。
煩惱的事兒當然也有,首當其衝的,就是北部不斷受到襲擾,在嶽託北上之後,阿敏仍然沒有收斂的意思,嶽託是代善的兒子,安排他對付阿敏,成則是黃臺吉自己眼光好,敗則可以此拿捏代善。
不過話說回來,嶽託算是年輕一代貝勒中驍勇善戰之人,聽說要對陣阿敏,不但不害怕,還有些躍躍欲試的樣子。
只是不怕歸不怕,面對阿敏更加狡猾的手段,嶽託卻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戒備森嚴之時他要麼不出動,要麼乾脆遠遠跑到臨海一帶襲擾。
等嶽託率軍馳援後,往往原地附近又被另一股軍馬攻破,幾次三番之後,都有些束手束腳,也醒悟出阿敏恐怕不是孤軍作戰,應該另有一隻軍馬同他相互呼應。
而東邊臨海處,黃臺吉為了高價從海上購糧,放鬆了對東江鎮的打擊力度,也使得東江軍猖獗起來,臨海的牛錄也遭到了襲擊,出現了損失。
第568章 向南用兵
這一北一東的襲擾,讓黃臺吉不勝其煩。
東邊如果大規模清剿的話,勢必沒了糧食的來源,而北邊就更困難了,恐怕要派遣大軍進入東金山清剿,才能讓阿敏消停一段時間,只是這麼做值得麼。
而向北用兵,除了能擄些生女真補充兵源,不會有什麼收穫,還要耗費不少糧食和箭支,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向南用兵就不同了,錢糧的收穫必然不菲,基於搶來的財物已經花得差不多了,尤其是糧食的壓力,迫使黃臺吉更傾向南方。
不過很快他就不用煩惱了,一則訊息的到來,讓他很快做了決定。
“汗阿瑪!”豪格進了御書房向黃臺吉請安。
“起來說話。”黃臺吉對這個長子還是很看重的,新設的六部,讓其主掌刑部,同時還掌管大金的情報訊息往來,不過黃臺吉知道此子能力雖有,但性情暴躁,城府不夠,還需好好敲打敲打。
“有新的訊息,還請汗阿瑪過目。”豪格呈上信箋。
“不用了,你直接說吧,什麼事兒?”
“明國薊遼總督孫承宗,令總兵祖大壽出錦州,在大淩河築城。”豪格答道。
黃臺吉微微皺眉,“就這事兒?”
此事上個月就有南邊投誠的漢人向他稟報過,不過那會兒他忙於設六部,察看新築就的大炮,又覺得築城非一日之功,就沒太放在心上。
此時豪格又說起此事,那定然是有值得重視之處了。
“正是,阿瑪。”豪格點頭道,“我派兵馬探查過,大淩河城牆已畢,只差牆垛、角樓和炮臺就可完工了。”
“這麼快?”黃臺吉驚問。
“阿瑪莫非忘了,之前袁崇煥督撫遼東時,就幾次三番想要在大淩河建城,雖然一直未能得逞,但地基是打好了的,是以此次築城也就快得多。”
明金雙方曾經在大淩河反覆拉鋸,一方搞建築,一方搞拆遷,拆遷的更強勢一些,卻不夠專業,只把城牆扒掉就算完事兒,至於地基卻是顧不上,也沒能力顧。
在毛文龍被殺之前,後金不敢遠途繞道蒙古入關,若想兵臨山海關,甚至打進關內,這些塢堡城池,得一個個去啃,用人命填。
偏偏他們長於野戰拙於攻城,是以不願見到明國新建城池,一經發現,勢必想方設法毀去,大淩河就是雙方曾經不停交鋒過的地方。
不過自崇禎二年從蒙古破關進入中原之後,明軍消停了好長一段時間,黃臺吉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